中青在线:
2010年8月2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新跨越
造车运动的“中国时代”

谁是引领者?

本报记者 武卫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2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中国汽车产业又一次站到时代的拐点上。

    从彩电到3G,中国一次次向产业立国之梦冲击。巨额投资换来了生产规模,高速扩张得到了数字的膨胀。但梦想似乎依旧很远。

    汽车业一度不被看好。改革开放前夕,它属于军工和生产“装备”;20世纪80年代,它是招商引资的试验田;20世纪90年代,它是国企改制的大包袱。21世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羸弱的汽车业被率先推到市场化的前端,一场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造车运动就此轰隆隆展开,并伴随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完成了“黄金十年”的锻造。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下,“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步入2010年,继续高歌猛进的中国汽车正式宣告,全球汽车制造和消费的主战场从美国移居中国将成为常态。

    在中国,没有哪个产业如汽车般有如此深的市场化烙印,也没有哪个产业如汽车般具备产业立国的延展和拉伸力。

    还处在“春秋战国”阶段的中国汽车版图,包容了大大小小上百家整车厂。其中不乏引领者。无论是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时间段的造车先锋们,都力图证明自己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产业向更快、更强方向奔跑的原动力。

    跨越了汽车中国造的“黄金十年”,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什么是中国造车运动的真正原动力?这是一个新课题。

    不在中国取胜,就在世界败北

    如果把过去30年视为中国汽车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期,那么大体可以按照每10年分成3次造车浪潮。

    1987年7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天津夏利先后成立,加上之前的一汽和二汽,形成了所谓的“三大三小”。

    北戴河会议的历史地位在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战略转移,即由30年一贯制的生产装备转变为以发展轿车为主,由过去计划经济运行机制转变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从1984年北京吉普举行开业仪式到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尽管发展现代化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整体而言,这个阶段的汽车业发展依然属于探索阶段。上海大众直到1990年才达成6万辆年产能,首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直到1995年才实现年产销8万辆。

    当时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说,上世纪5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落后于世界水平约15年,60~70年代差距为25年,90年代可能落后半个世纪。市场刚刚打开,我们与老外们一样震惊。他们没想到中国市场基础这么薄,我们没想到与国外市场差距这么大。

    毋庸置疑,这个阶段中国造车运动的原动力是改革开放,发展模式是“滚动发展”,有点“小作坊”的痕迹,边试探边发展。

    1994年2月,国家计委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一次提出“鼓励私人购买汽车”。敏感人士意识到,中国汽车消费的闸门终于开启了。

    在第二个十年,4家合资公司的成立加速了中国的造车运动。一汽大众、神龙公司都是按照“高起点、大批量”的原则集中投放。1991年成立的一汽大众投资额为42亿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合资公司。1993年,神龙轿车项目开始建设,由于汇率变化、工艺设计调整,神龙项目总投资增加到100多亿元。

    由于产品对路,捷达一路热销,2006年跨越了百万辆销量,成为中国车市的常青树。与此对照,神龙富康直到1997年累计销量才过万辆。同样的“高起点、大批量”,一汽大众把握住了市场先机,而神龙却背上了巨大的包袱。

    有趣的是,1997年成立的上海通用和1998年成立的广州本田却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前者一次性投入140多亿元,后者在广州标致的厂房上起步,注册资金只有11.6亿元。但是,这两家企业都获得了成功,别克和雅阁成为最畅销的车型。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造车运动,高起点逐渐成为主流,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清晰地勾勒出产品竞争力的主线。

    进入新世纪,中国造车运动在入世的酵母催化下狂飙突进。2002年9月,东风与日产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打破了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纪录。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等先后成立。

    中国市场成了国际市场,对于汽车巨头们而言,不在中国取胜,就在世界败北。谁都希望成为中国造车运动的引领者,因为只有引领了今天的中国,才有机会引领未来的世界。

    用什么来引领中国造车运动?

    “技术过剩”曾是大众对新产品销售不佳,市场份额逐年下滑的主要解释。面对越来越多竞品车型的价格围攻,慢热的大众在坐拥捷达和桑塔纳的辉煌后,长期难觅决胜千里的支点。汽车江湖传颂着“空腔注蜡、激光焊接、装甲底盘”的赞誉,也充斥了原汁原味的德国车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质疑。

    2004年和2007年的春天,南北大众两次联合降价加速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价值回归。大众在向中国市场做稍逊妥协的同时,也在酝酿一次技术的弯道超车。从去年开始,“TSI+DSG”的黄金组合渐成燎原之势。大众再次成为传统势力中技术革新的引领者。

    如果说大众是凭借“技术坚持”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那么通用则是打造合资企业体系工程的出众代表。

    在上海通用13年的发展史上,鲜有血统纯正的单一车型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别克品牌的发展为例,从全球同步导入别克新世纪,到携手泛亚自主研发的别克君威,从别克赛欧、凯越、荣御“全球选、任我改”到新君威“全球平台、欧美技术”。在不断的探索中,上海通用构建起强大的产品、营销、生产、服务体系,并以此自诩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引领者。

    提到上海通用,就不能不提广汽本田。这个从广州标致废旧工厂上站立起来的汽车公司一度被誉为“广本神话”。用了短短10年时间,雅阁单一车型的保有量突破百万辆。

    除了畅销的产品,广本的江湖地位源于一系列第一的创立:第一个推行4S店销售,第一个通过40%%国产化鉴定,第一个大规模组织试驾活动,第一个践行召回法规,第一个获得超五星安全评价,第一个举行行人碰撞试验……以此,广本也成为汽车市场的引领者。

    广本之后,东风日产和北京现代一南一北成为汽车市场最夺目的明星。前者凭借强大的产品矩阵实现了多个细分市场的全面发力,后者凭借“伊兰特+悦动”月销3万辆实现了中级车市的“士兵突击”。产品表象的背后,是东风日产和北京现代产能和渠道扩张的豪赌,快速奔跑的脚步结结实实踩在了市场的狂热需求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东风日产和北京现代以“速度”一战成名。它们的发展节奏成为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标杆。在“速度”的旗帜下,新车上市月销上不了万辆便难言成功,市场同比增长过不了50%%便难言胜利。中国汽车如同一个巨大的雪球从山顶滚落下来,谷底在哪里?

    什么是汽车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什么能保障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品和技术总有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和创新纪录总出现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并不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而速度需要市场的大爆发来支撑,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当产品、技术、销售、网络、服务等业务板块逐渐完善,成为汽车行业的“标准配置”,成为竞争的常态之后,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将帮助企业持续发展,什么样的企业将成为中国造车运动新时代的引领者?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他们认定企业核心能力就是一种学识,是一种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识。可以说,他们二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却给了一个极不严密的定义。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后的定义五花八门,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泛化,它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同于市场竞争优势。

    在中国,最被认同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的定义。他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特点。而这仍不过是表象,并没有找到根源。

    如果把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简单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将物质再划分为机器和人两个类别。在去掉那些能“被偷走”、“被买来”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等物质层面的东西,再去掉能“溜掉”的人之后,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显现出来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

    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多家汽车企业的老总,多数的回答是由“创新、进取、和谐”等趋同的词语构成的所谓企业文化。其中,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的回答,却让人耳目一新。

    他说,这个精神层面的东西应该是一种哲学。

    在他看来,丰田生产方式不仅仅是一种方式,也不仅仅是技巧,而且是一种哲学,是生产领域的世界观。他认为,丰田生产方式不仅仅属于丰田,而且是全人类的财富。正如虽然是福特发明了生产线,但现在没人会说,生产线属于福特,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冯兴亚看来,如果说“广汽丰田模式=丰田生产方式+现地化”,那么广汽丰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培养掌握丰田生产方式和现地化理念和技巧的人”。

    冯兴亚说,丰田之所以成为丰田,绝不仅仅在于资金、技术力量和营销能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方法和习惯是以“人才的培养”——使员工成为“有智慧的人”——为核心的。

    作为一家由广汽和丰田合资成立的企业,广汽丰田公司传承了广汽集团包容务实、合作共赢、以经济和市场发展为导向思考问题、坚持以客户为第一等理念,也继承了丰田“尊重人性”、“持续改善”、“现地现物”、“自工序完结”等管理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已经植入了员工的脑海,而且已践行到他们日常的工作中。

    成立6年的广汽丰田依然处于创业阶段,它导入的凯美瑞、汉兰达、雅力士堪称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其“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成本的利润神话。除此之外,凯美瑞以40个月的最短时间达到50万辆产销,刷新了国内车市的“速度”纪录;在体系建设上,广汽丰田以“先进的工厂”、“卓越的产品”和“创新的渠道”构筑了“三位一体”品质保障体系,并在今年高调推出了“心悦服务”品牌。

    这些具体的成就背后,是广汽丰田以“造车育人”为核心的持续改善的“哲学思想”在起作用。截至今年上半年,仅仅员工提交的创意提案高达27万件,2009年共采纳和实施了81639个创意提案,为企业带来了有形经济效益546万元。

    被定位为“丰田21世纪全球模范工厂”、“丰田方式全球革新基地”的广汽丰田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通过汽车创造美好生活,服务和谐社会”的理念,制定了“构筑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企业”的目标。

    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广汽丰田作为中国造车运动新时代引领者的潜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