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机动车暴增 60.2%的受访者仍拟买车

本报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甘晓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0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8月28日,北京,一对新人一改平常的婚车车队接亲,以骑自行车,换城铁、地铁的方式到达婚礼现场,举办了一个绿色、时尚的婚礼。

    王勉摄

    一部分人已将买车视为精神需要,心理学家指出,当务之急是整个社会应为人们树立更多更值得去追求的精神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仅在2009年,就有昆明、南京、重庆、上海、石家庄等地机动车突破百万辆。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平均时速低于15公里,这样的日常速度甚至比北京现在的高峰时段还要低。

    日益加重的交通拥堵状况,似乎并没有打消人们的购车愿望。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54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正计划购车,其中18.1%的人打算近期购车,32.3%的人打算5年内购车。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已经购车的人(16.0%),仅21.1%的人明确表示不会购车。

    受访者中,“80后”占42.2%,“70后”占34.3%。40.3%的人来自中小城市,来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人分别占25.2%和18.1%。

    哪些因素促使人们购买私车

    为了方便公司货运和自己出行,武汉市某装修店老板周良城,前不久买了辆微型面包车。正当他准备开车送货时,好友递给他一张皱巴巴的纸条,称为“行车指南”。纸条上密布的文字因涂改多次,已变得难以辨认。

    在仔细阅读后,周良城打消了开车出行的想法,改叫物流公司办理同城托运。“‘行车指南’上全是各路段的限行规定——长江一桥有单双号限制,长江隧道5座以上车辆限行,汉正街多福路和利济南路6点~20点面包车限行……这让我十分怀疑,现在开车出行真的方便吗?”

    哪些因素促使人们购买私车?调查中,“出行更方便”成为首要因素,59.4%的人选择此项。27.0%的人选择“公交车人多,环境差”;24.1%的人表示,打算购车是因为“车价便宜,能接受”。

    如今,有车一族碰到的问题还不仅是限行。据相关资料统计,仅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就已达到15个,不少大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益加剧。

    “现在,‘迟到’成了常见并可以被原谅的事儿。”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岚(化名)告诉记者,由于大家对堵车深有体会,所以对迟到者,人们也开始转向同情。

    面对机动车激增引发的“城市病”,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姚恩建认为,应该将“疏”和“堵”双管齐下。首先是要“提高供给”,即继续修路、开建地铁、加强公交线路等,“我们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不能无限制地满足。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堵’。政府在适当的条件下,应适时采取控制措施以管理小汽车需求,比如采取单双号限行、进行停车费改革等。”

    值得注意的是,民调中更多人还是希望采取“疏”的方式——78.7%的人建议“继续改善公共交通”,仅32.1%的人建议进一步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20.5%的人认同“进一步提高买车门槛”。

    “东京人的上下班出行,80%左右都靠轨道交通。”姚恩建说,因为东京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舒适便捷,因此东京在采取“疏”的方式同时,也采取需求控制这种“堵”的方式,优化城市交通。

    如今,要在东京买一辆汽车,车主还必须首先在家附近找到合适的停车场,让停车场开具相关证明,这样才能办理车牌照。而停车场每月的租金,相当于2000~3000元人民币。这对于很多东京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东京市中心的停车费更是昂贵,如果一个人开车去市中心上班,那他一天的收入就很可能都交停车费了。因此,很多东京人不愿开车上下班。这使得东京的机动车保有率,相对日本其他城市而言低得多。

    调查中,60.7%的人认为,应开展公众教育,提高绿色出行意识;46.5%的人认为,应减少公务车出行。

    此外,66.0%的人呼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占道停车、不乱穿马路等”;53.9%的人表示应加大交通违法处罚力度。

    车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近日,北京市某国企职员小陈发现,随着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身边同事买车的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过去办公室的热门话题是‘买房’,现在大家似乎把热情转到了‘买车’上。我买房时,还特意买在了离地铁近的地方,可现在觉得,私车好像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毕竟丈母娘家挑女婿,不都会看房子和车子吗?”

    调查中,25.2%的人表示,自己想买车是因为“周围人都有车,自己也应该有”;25.0%的人认为,有车比较有面子。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博士生苏寅告诉记者,一个做医药生意的朋友告诉他,很多医生会从对方是否使用车、使用什么车等标准来衡量其实力,决定是否和他谈下去。于是,本来只能承受20万元价位的他,却硬是买了辆30万元的车。“这个时候,车子成了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投资。”

    “现在很多人将车视为奢侈品或炫耀品,而非实用品。”张岚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现代社会日益物质化有关,“人们越来越在乎第一印象,会观察对方穿什么衣服,拎什么包,是否有房有车,然后根据这些外部因素,给每个人贴标签。很多人受其影响,被迫消费以期获得承认。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己的表现。”

    调查显示,71.9%的人认为,购买私车应更多考虑实际需求;48.9%的人觉得,没必要把私家车与身份地位挂钩。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指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逐渐增加,一部分人就将车作为了满足需求的“精神产品”。当务之急是整个社会应该为人们树立更多更值得去追求的精神目标。

    “我以前看过一部电影,主人公一开始玩各种各样的名车,大手大脚地花钱,后来他在接触了一些流浪儿童后,把这些奢侈品卖掉,收留了一些流浪儿童,并教会他们生存的本领。后来,当看到孩子们专门给他做的汤包时,他顿时热泪盈眶。其实他以前什么都见过,但都没有如此感动过。没有什么东西比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爱更有价值。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也非常感动。”孙时进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