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不是一场突击战
在此之前,河北省安平县大规模限电的新闻曾震动全国,因为安平县的“节能减排大会战”,将安平所有企事业单位、公共设施全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居民家里停电停水,就连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很多家庭不得不购买发电机。很显然,安平的这次“大会战”只是一个小小的“分会场”。
“十一五”规划的期限只剩下几个月了,而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差一大截,若不采取非常手段,任务确实不可能完成。从这个角度说,武安市、河北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大限电”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一运动式的举动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此举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突然停产,不仅完全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经营周期,而且面临经济上的损失乃至法律上的责任。钢厂一名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按照目前钢厂的产能规模,一关一停,每天消耗的钱大概在200万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亏损就是6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利润的损失。由于限电停产,肯定会造成很多订单无法按时完成,而违约就要依法赔偿……所有这一切损失,应该由谁承担?
同时,此举也违反了公平的原则。这次限电是“一刀切”的,不管生产工艺是否先进、也不管企业规模大小,统统拉闸限电。这对那些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降低了能耗或污染的企业,是很不公平的。另外,企业停产必然造成工人暂时甚至长期停工、失业,因为这次限电没有明确的期限,一些小企业可能要被永久关停。即使不至于长期失业,职工的收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还有,此举显然只是短期突击,而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停产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带来报复性的生产——停电停产期间节的能、减的排,很可能还要弥补回来。如此这般,“十一五”的任务也许可以完成,但“十二五”的负担却更重了。
节能减排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有人认为,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也许有人认为,是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可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连居民的生活用电都停了,哪里还是“以人为本”?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粗放、低效的,表现在政府决策及其行为上,就是“唯GDP”。多年来,公众一直呼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但各地对GDP的追逐却执著如故。在近期的河北以及其他轰轰烈烈开展“节能减排大会战”的地方,“唯GDP”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唯节能减排”——因为大规模的限电停产不仅牺牲当地的GDP,而且还牺牲了法治和公平,甚至包括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交通安全。“唯GDP”不对,“唯节能减排”就对吗?
为了实现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推行节能减排是必须的。但要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主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像河北等地这样采取突击的方式并使用行政的手段强行打压,实在过于简单和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