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1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
“2010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11)

环保合作:中日关系的“减震器”

北京 朱清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1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环境问题,如今已经演变为国际政治的中心议题,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经济、安全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中日两国围绕着环境问题的合作,也与世界环境形势的发展紧密相关。

    中日两国间的环境合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1977年,日本环境厅政务次官大鹰淑子率日本环境代表团访华,标志着中日环境合作正式拉开序幕。进入20世纪80年代,双方的环境合作得到发展,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从政府首脑、官员的会晤,到科研院所、民间组织间的交流,各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已经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日之间的环境合作全面深入发展。在政府层面,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协定,并发表了推动双方环境合作的联合声明,从战略高度对今后的环境合作进行了规划;在民间层面,政府鼓励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设立合作基金,如:小渊惠三基金,用于支持日本民间在中国从事植树造林的合作。在1999年11月,双方签署了成立中日民间植树造林合作委员会的文件。纵观中日两国30多年的环境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方面减缓了环境污染在中国的蔓延速度,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中日两国的国民感情。

    中日环境合作是中国双边环境合作中最重要的合作,也是最成功的合作。中日两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环境合作项目。

    第一,利用ODA所提供的贷款进行合作。日本政府的对华ODA项目最早开始于1980年4月,当时主要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从1996年开始,日本对华ODA贷款开始重点关注环保领域。在1996年至2000年的第四批对华ODA贷款中,环保项目签约金额已达3600亿日元,并用于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项目。根据日本京都大学的调查结果,第四批日元贷款中的16个环保项目,使2003年中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预期削减了19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削减了34万吨。

    第二,积极开展环保技术合作。日本拥有世界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装备,早在1992年,中国就加入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绿色援助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两国政府在能源环保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清洁煤技术和环境管理经验。自该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共派出1600多人次的技术人员赴日研修,或参加日本专家来华开办的培训班。

    第三,联合创建环保合作交流基地——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该中心于1996年5月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行。该中心不仅是中日开展环保合作交流的基地,也成为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基地。该中心凭借优良的仪器设备、先进的科研手段与科学管理,正高效地服务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第四,实施面向21世纪的中日环保合作构想项目。在1997年日本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协商制定了“面向21世纪中日环境合作构想计划”,其主要内容为:日方提供27亿日元的无偿援助,建设覆盖中国100个城市的环境信息网络和3个环境示范城市(大连、重庆、贵阳),同时日方提供低息贷款,用以改造这3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能源结构并重点治理污染源等。为了保证以上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日本派遣了许多环保专家到各城市提供技术支援。

    在中国的双边环境合作中,日本是向中国提供环境贷款和赠款最多的国家,也是向中国提供环保技术最多的国家。然而,中日之间在进行环保合作时也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日本在环保技术转让方面滞后。尽管日方向中国派遣了大批专家并培训了大批环保专业人才,但在转移一些先进、顶尖技术方面,日本的态度比较暧昧。中国抱怨日本要求的技术转让费用太高,而日本则认为中国最需要的不是顶尖的环保技术,而是一些基础的环保技术。

    其次,宣传不够。日方经常抱怨中方媒体在宣传中日环保合作方面不积极,特别是对日方向中国提供赠款及技术援助等方面宣传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方推进中日环保合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第三,环境合作在中日关系里的地位被动。虽然环境合作成为中日关系恶化的“减震器”,但在很多时候,中日关系的恶化也给中日环保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提升环保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是今后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需要思考的问题。中日环保合作不仅是中日关系的“减震器”,还应该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引擎”和“润滑剂”。中日通过在环保事业方面的合作,可以增进双方的理解,降低两国民间的抵触情绪。希望中日之间的环保合作能像法德的“煤钢联营”一样,化解两国恩怨,最终促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