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1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CPI再创年内新高 “负利率”何去何从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沈而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1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再次创下年内新高。专家认为,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效应不断减弱,且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3.5%或已是今年CPI的最高点。由于本轮物价上涨并不是由需求过于旺盛引起,加息并非治理当前物价上涨的良方。

    食品价格推动CPI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与上月相比涨幅进一步扩大0.2个百分点。3.5%的涨幅不仅创下今年的新高,更是22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高烧”不退的食品价格无疑是近来CPI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CPI结构分析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拉动CPI上涨2.5个百分点。

    “连萝卜都卖到两块钱一斤,普通的小青菜都要四五块钱一斤!”在上海浦东樱花路菜市场,记者听到前来买菜的大妈抱怨菜价上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截至8月18日,监测蔬菜平均价格累计涨幅为17.9%,其中一半以上蔬菜价格涨幅在20%以上,菠菜、生菜、黄瓜、大蒜等部分品种价格涨幅在30%以上。

    此外,猪肉价格也再拾升势。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2周回升,上周均价为8.735元/斤,创出年内新高,较上涨前高出26.6%。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等专家认为,由于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我国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全国生猪价格还将延续上涨态势。加上玉米、小麦麸价格均已经创出近10年来的新高,这使得养殖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又促使猪肉价格继续攀升。

    “除了食品价格为主的新涨价因素,CPI近几个月的高位运行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造成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数据显示,去年7月份CPI同比下降1.8%,为当年的最低值。

    CPI有望见顶平稳回落

    业内专家同样认为,当前CPI持续攀升的态势已是“强弩之末”,随着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物价趋势性拐点正在到来,CPI有望见顶平缓回落。

    刘煜辉认为,3.5%差不多已经是今年年内的最高点了。“CPI从去年7月份之后就开始上涨,同比基数的变化会减轻年内CPI继续上涨的压力。下半年随着基数值逐渐走高,翘尾因素正效应将逐渐消退,CPI将逐渐回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认为,天气原因造成的食品短期供给冲击逐渐消退,也将直接推动CPI见顶回落。随着前期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减弱和天气转凉,同时在政府重拳打击炒作农产品等因素影响下,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将受到抑制。粮食价格虽然存在国际粮价大涨、秋粮面临减产等上涨因素,但由于连续多年丰收,主要粮食作物库存较为充足,粮价的快速上涨不具有持续性。

    更重要的在于,我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将抑制整体物价持续上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近期虽然由于制造业季节性回暖,工业生产有所回升,经济增速回落出现放缓迹象。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美国经济二次放缓已不可避免,我国外需下滑仍有可能加速,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趋势目前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物价上涨无法持续。

    “负利率”下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尽管各方专家都认为,今年我国物价整体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可以达到,但让普通百姓揪心的在于,8月份CPI3.5%的涨幅,已经是连续第7个月高于2.2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了。在持续的“负利率”下,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CPI连续两个月高于年初设定的3%目标值,引发了市场上关于近期是否会加息的猜测。但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是否加息其实和目前的CPI走势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物价上涨,实际上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收紧流动性,减少货币供应,并不会直接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本轮物价上涨并不是大家拿着钞票去抢购造成的,而是因为天气等季节性原因导致供需的不平衡。加息并不能立刻改变这种供求矛盾。”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由于经济减速,CPI最终将在11月份之后开始出现下落,因此加息在年内没有必要。对于存款准备金率,除非国际资本流入强度恢复,否则,年内也基本没有上调空间。

    但闫伟同时也表示,由于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负利率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变,那么老百姓手里的钱很可能拿出来进入楼市,从而继续推高资产泡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春说:“负利率的情况不能长期维持。除了增强对困难群体的保障,也要增加投资渠道,让老百姓的钱除了存款之外,可以有更多的保值、升值的办法。”

    新华社上海9月1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