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1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甘洒热血写忠诚

——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 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 曹智 李宣良 解放军报记者 王士彬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1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有一种忠诚,历史将永远铭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人民心中。

    从抗击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到挥师三江源头抗震救灾,从迎战肆虐南北的特大洪水到参加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人民子弟兵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号令,在灾难猝然来临之际一次次紧急出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塌陷的道路,挡不住他们疾进的脚步;滔天的洪峰,击不退他们搏击的身躯……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奏响了一曲曲赤诚为民的时代壮歌。关喜志、李守信、刘磊、杨强、葛晓威、唐帅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是化作了这曲壮歌中不朽的音符……

    甘洒热血写忠诚!在2010年频发的自然灾难中,那一抹抹迎难而上的迷彩,挺立起共和国压不垮的脊梁;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突击,书写下人民子弟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崭新篇章。

    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子弟兵紧急行动、闻令出击

    危难之际,党和人民在一起!

    生死关头,军队和人民在一起!

    面对灾情,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情系人民冷暖、心系群众安危,一次次作出重要指示,对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作出部署——

    西南地区出现严重旱灾,胡锦涛主席要求当地驻军一定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密切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主席第一时间要求部队组织力量,奔赴一线,全力支援地方抗震救灾斗争;防汛抗洪进入关键阶段,胡锦涛主席号召灾区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力协同,科学应对;特大山洪泥石流袭击舟曲,胡锦涛主席要求军队、武警部队全力支援灾区抢险救灾,发挥突击队作用……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特别是驻灾区部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三军将士一次次衔命出击。

    水库干涸、农田龟裂、池塘见底、秧苗旱死、人畜饮水告急!2010年春夏之交,特大旱情炙烤着西南大地。不同兵种符号、不同颜色军装、不同建制部队紧急奔赴灾区,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

    瓦砾废墟下,生命在呼唤;洪水浊流中,人民群众在期待。

    驰援灾区,刻不容缓。这是一张玉树严重地震灾害发生后的部队救援“时间表”——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不到10分钟,玉树军分区、武警玉树州支队开始生命救援。

    军队和武警部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抗震救灾指挥协调组迅速成立。就在驻灾区部队投入抗震救灾的同时,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1002人开始了16个小时的高原强行军驰援,驻西宁解放军第四医院医疗队随队出发;武警青海总队3200名官兵向灾区摩托化开进。

    同一时刻,空军3架执行救援任务的伊尔-76运输机紧急起飞;

    同一时刻,执行震区空中遥感勘测任务的海军某飞行团遥感飞机飞向灾区;

    同一时刻,第二炮兵某基地官兵携带重型装备与医疗救护车辆出发……

    15时,110名身穿橘红救援服的专业救援队员登上专机——以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为主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携带9条搜救犬、2台大型救援特种车和部分医疗救援设备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

    抢救生命,全力以赴。这是一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部队救援的“全景图”——

    灾后1小时,由人武部牵头,驻地武警、消防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参加的军队联合救援网全面张开;灾后10小时,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600余名官兵抵达灾区展开搜救排查……

    地上,铁流滚滚。兰州军区某摩托化步兵旅从玉树抗震救灾一线撤回营区仅仅8小时后,1400余名官兵于拂晓前背起行囊再次出征。武警总部紧急抽调200多名武警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大型机械操作手,携带30多套大型机械设备驰援舟曲灾区。

    空中,战鹰轰鸣。兰州军区某陆航旅4架直升机从银川机场起飞,运载某工兵团2个爆破小组,飞赴舟曲执行爆破排险任务。仅8月8日灾害发生第一天,空军就出动伊尔—76运输机、“运八”航测机和直升机等20架次。

    医疗分队,舟桥分队,交通分队,防疫分队……一支支专业抢险部队空陆结合,向着舟曲灾区立体进击!

    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江西抚州唱凯堤决口后,南京军区立即向所属部队下达抗洪抢险命令,各任务部队从空中、铁路、公路向抚州集结。空军派出运输机抢运救灾物资。武警水电部队技术专家组从北京紧急飞往抚州,水电二总队200余名官兵携带19台专业设备连夜出发……

    “没想到你们行动这样快。”抚州市委书记甘良淼感慨地说,“危难之际,子弟兵是最靠得住的人!”与甘良淼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玉树结古寺佛学院昂噶教授。4月14日,得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远在广东讲学的昂噶教授心急如焚。但很快,他就在电视里看到部队官兵紧急救援的身影,昂噶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他说:“我看到了国家的力量!”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子弟兵,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为灾区人民群众撑起一方蓝天。

    时时处处当先锋、打头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

    每一次灾难来临,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最为牵挂的,总是人民群众的安危;

    每一次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总是当先锋、打头阵,发挥着突击队作用。

    4月18日上午8时,在飞往王树地震灾区的专机上,胡锦涛主席指示,当前部队的首要任务仍是全力以赴救人,决不轻言放弃!

    救人!救人!几乎在地震刚刚发生的那一刻起,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竞赛就开始了。

    “应到101人,实到101人。请指示!”地动山摇之后,玉树军分区机关和所属骑兵连全部人马,在漫天烟尘中站在了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面前。

    同样的场景,在同一时刻,也发生在武警玉树州支队塌陷的营院里。

    来不及回一趟令他们牵肠挂肚的家,来不及向外地的亲人报一声平安……尚在颤抖的大地上,子弟兵组成一个个营救小组,奋战在废墟之间。

    “我多躺一分钟,就耽误救人一分钟。”解放军战士侯永强,倒下后被战友们抬到帐篷里输液。这位年仅20岁的士兵高烧38.5摄氏度,醒来后第一反应就是拔掉吊针,重新加入救人的行列中。

    在赴海地地震救援中髋关节软骨严重撕裂的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14日上午刚刚出院,下午就随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投入了玉树救援中……

    不抛弃,不放弃!子弟兵用忠诚和热血书写着一个个救援壮举——

    震后第49小时,藏族妇女卡吉获救;震后第53小时,女青年扎西央泽获救;震后第57小时,80多岁的老人吉嗄获救;

    震后第79小时,年过5旬的陈彩霞获救……

    110小时,130小时,150小时,一个又一个生命被人民子弟兵救出……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抢险救援工作的庄严承诺,化作了人民子弟兵的坚决行动——

    8月8日上午,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官兵经过连夜机动抵达舟曲灾区。

    在距舟曲县城6公里处,因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车辆通行受限。团长蒲军礼大手一挥:“快!快!快!一秒也不能等!”官兵们果断弃车,携带铁锹、镐头等救援工具徒步向重灾区三眼峪紧急奔袭。

    8月9日10时许,兰州军区某舟桥团官兵乘冲锋舟在甘肃舟曲堰塞湖淹没区搜寻时,一名群众喊话说,七寨村一住宅楼内有一名瘫痪在床的七旬老人。

    “掉头,赶紧去救!”冲锋舟迅速向七寨村方向驶去。

    官兵到达单元楼道口后发现,积水已经漫过一楼。“赶紧上楼救人!”战士吴一财和胡智俊上楼将74岁的老人李门头抬上了“生命之舟”……

    “有人吗?还有人吗……”在舟曲的每一座废墟,抢险救援官兵一遍遍地呼喊……

    汛情重,军情急!疾风骤雨中,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队伍在高速公路上疾驰……

    6月21日,江西抚河干流右岸唱凯大堤溃决。面对肆虐的洪流,曾参加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武警水电部队立下军令状:6天堵上决口!

    安装照明设备,昼夜24小时作业;加固随时有垮塌危险的河堤,解决运送石料问题;由单向封堵转为双向封堵……汗水,雨水,泥水,从将军到士兵,人人都在突击。3天后,大坝合龙!武警水电官兵创造了单日填筑1.8万立方米,1小时进占12米的纪录……

    从闽江到珠江,从长江到松花江,每一处洪水肆虐的地方,都有子弟兵在奋勇突击——

    6月18日,福建南平市立墩自然村部分群众被山体滑坡围困。福建省军区某海防旅300名官兵冒雨连夜奔赴现场,转移被困群众217名。

    6月下旬,广西来宾忻城县北更乡遭受罕见暴雨袭击,7000余人被困。广州军区驻桂某集团军300余名官兵迅速行动,携带冲锋舟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7月下旬,吉林一化工厂7000余个化工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后,沈阳军区紧急抽调官兵2000余人、装备230余台,与地方一道设置打捞防线,星夜组织打捞……

    大西南的青山不会忘记,在抗击特大干旱中,人民子弟兵实施人工增雨飞行51架次,挖掘水井1113眼,帮助278万余名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

    三江源头圣洁的雪山不会忘记,12000余名子弟兵冒着1300多次余震,从废墟中抢救被埋群众1564人,救治伤员30000多名。

    翻滚的白龙江不会忘记,经过子弟兵23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狼奔豕突的江水终于按照人们的意愿流向所归,泥污壅塞的舟曲县城重现生机……

    “洪浪涌来的时候,我看见了你;天塌地陷的时候,我看见了你。你用你的突击把希望托起,你不朽的身躯,化作一个民族的挺立。”——在人民军队接连展开救援行动的日子里,一位网友在新华网上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1] [2]
 下一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