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1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没有勋章的功臣” 自称“不拔尖人才”

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众多院士为其百岁贺寿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1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今天,400多名“分量”不轻的人物聚集在北京,他们是原子能事业发展中昔日或者现今的带头人和中间力量。他们中既有吴文俊、何泽慧、徐光宪、郭慕荪等资深院士,也有王方定、姚建年等相对年轻的院士。

    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一名世纪老人贺百岁华诞。这名百岁老人就是杨承宗,曾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作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总结一生时,说自己只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为原子弹炼出了所需要的铀。

    1947年~1951年,杨承宗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伊莲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后,他收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续聘两年的通知,聘期从1951年10月1日到1953年9月30日。但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建设新中国更有吸引力了。临回国前,钱三强托人辗转带给他3000美元,让他购买发展原子能的有关器材。这点钱并不够用,杨先生把自己在巴黎5年省吃俭用的“私款”贴补进去,为国家购买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箱子装满了十几个,排列在大学城宿舍的走廊里。同事们与他开玩笑:“杨,你是想把巴黎搬到中国去吗?”

    与此一同带回国的,还有两个宝贝:一是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这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亲手制备的国际镭标准,也成为日后中国开展铀矿探测唯一标准计量实物;另一件是居里夫人的一个口信:“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有自己的原子弹。”

    后来人们才知道,正是这个口信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1953年,中子物理研究组的戴传曾和何泽慧开展工作急需中子源。杨承宗了解到,抗战前北平协和医院曾向美国买了507毫克镭的提氡设备。这507毫克镭是很强烈、很贵重的放射性物质,密封在一个玻璃系统的容器里,但抗战时,日本人胡作非为将玻璃系统搞坏了。

    在安全防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杨承宗不顾危险,迎着射线走上前去,果断、妥善地处理好了破损的装置,为新中国制备出第一个中子源。但他的右眼却因为超剂量的辐射而受了伤,最后彻底失明。

    1961年,杨承宗被任命为二机部五所业务副所长,又带领科研人员苦干两年,提前3个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生产出足量、合格的铀原料。

    第二件事就是在中科大办了一个专业。

    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杨承宗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其他几个系主任,是钱学森、赵九章、贝时璋等。

    杨承宗在自己领域的学术地位不亚于这些大师。1986年秋,北京召开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会议,闻名世界的法国居里实验室主任莫尼克·帕杰丝教授也在邀请之列。35年前,杨承宗在法国居里实验室研修时,18岁的帕杰丝一直是杨承宗的助手。这次站在北京科学会堂讲坛上,她激动地说:“我的第一位启蒙教授是中国人,他现在就在会场,他叫杨承宗。我将永远感激他!”

    中国第一代放射化学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杨承宗培养出来的。这支队伍逐渐生根发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王方定院士也是杨承宗的学生。在他看来:“先生为核燃料化学卓越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高。”

    当年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为了奖励这些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二机部为全体受奖人员晋升一级工资,杨承宗因为人事关系在中科大而不能享受。他的同事、学生戴上了共和国勋章,当了院士,但功勋卓越的杨承宗却只能是一位“没有勋章的功臣”。

    杨承宗昔日的同事李虎侯教授说:“先生心态淡泊而明志,不要说在当今社会,就算和历史上的先贤相比,也难能可贵。”前几年,放射化学招生不理想,很多学生担心这个专业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杨承宗说:“我愿意去当放射化学的形象大使,你看我做放射化学活了快100岁,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如今社会上都在讨论拔尖人才,可杨承宗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社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有塔尖的“拔尖人才”,也有位于塔基的“不拔尖人才”。与居里夫人、钱学森相比,杨承宗自称是不拔尖人才。

    30年前,为了让更多的不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他建议并参与创办了第一所自费大学:合肥联合大学。这是个专门招收落榜生的学校,在当时的情况下,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方式办学。

    今天,身体有恙的杨承宗尽管没能亲临祝寿现场,但这丝毫不减大家对他的敬意。杨承宗的学生胡克源院士的祝词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先生宽容大度默默奉献之伟大风范,殊令晚辈仰慕并效学终身。”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