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扎根基层,他三次放弃“取巧”机会

——记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坦克三连指导员王金明
本报记者 李雪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坐在记者面前的王金明瘦瘦弱弱,个头不高,普通极了,说话偶尔还会脸红。

    之前,有关王金明的故事听得太多了,各种版本都有。

    近日,记者专程来到沈阳军区某装甲团,与王金明面对面,以求证原版的王金明。

    三次“不去了”

    凡向记者介绍王金明者,必然会提到他的三次“不去了”。

    王金明是该装甲团坦克三连的指导员,今年29岁,经解放军理工大学和石家庄机械化步兵指挥学院“4+1”学习培训后,于2005年毕业分配到该团工作。2008年2月,他开始担任三连指导员。

    王金明所在的连队是一个连续29年保持先进荣誉的连队,他的上任是经过一番“竞争”,在全团范围内优中选优挑出来的。领导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憋着一股劲,想干出点样子来。

    上任才两个来月,他之前报考的西安政治学院研究生复试通知书来了。复试通知书是王金明日思夜想的,但当时却把他“愁坏了”。他翻来覆去掂量了很久,决定“不去了”。

    王金明留下来继续当指导员。大约一年后,研究生毕业并留在广州工作的女朋友告诉王金明,你喜欢部队我不反对,我导师知道我的情况后,答应帮你联系调到广州这边的部队来,这样你既能在热爱的部队工作,我们也不用两地分居。

    这次,王金明考虑的时间没有上次长,结果一样,“不去了”。

    紧接着,师机关干部科缺人,把王金明要去了。干了不到半个月,他居然背着背包又回到连队,他告诉大家,师机关他也“不去了”。

    三次“不去了”,旁人不理解,父母不理解,女友不理解,记者也不理解。

    面对面,王金明细说缘由。

    接到研究生复试通知书时,他“当时的思想斗争很激烈”,“实在拿不准”,他请教了团政委徐阳。徐政委告诉他,读研究生和当指导员都是好事,关键要看哪个更适合你。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希望在部队干得好,基层指导员这个关键岗位,绝不能走捷径绕过去。在读研中提职,看似走了捷径,但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就要绕远。”王金明认准了,“此时,连队这个平台更适合我”。

    第二次“不去了”的决定,对于王金明来说,没有第一次艰难。

    “当时都干了一年多了,各种工作都上路了,我舍不得这样一个环境。”王金明说。

    王金明第二次“不去”对女朋友的打击特别大。王金明告诉女朋友,我们都是现代知识青年,都希望能干点事,所以我们两人都不应为对方放弃自己的事业。经过充分沟通后,王金明的女朋友想通了。

    相比基层指导员,师机关当然是一个更大的平台,而且去的是干部科。王金明怎么还是“不去”呢?

    “我是一个比较有自知之明的人。我在干部科干了不到两周,就发现自己对基层还没有吃透,还不具备指导基层工作的能力,所以我决定回到连队去,真正把基层这一关过好。”王金明说,自己“凡是想取巧的时候心里就没底气、不踏实”,他希望自己能“踏踏实实地成长”。

    凭自身过硬素质立足

    王金明选择在连队好好干,连队官兵买他的账吗?

    “我们当初没太看好这个指导员。”9月2日晚上,三连会议室里,该连三级士官田志丰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们私下都议论,他从步兵连到我们坦克连当主官,不懂专业,肯定拖后腿。”

    王金明当然明白连里官兵看他时眼光里的“含义”。当指导员,光靠“嘴巴硬”是远远不够的。

    到连队没几天,王金明当着全连官兵立下军令状:3个月拿到坦克专业入门证。

    坦克有三大专业四小项,包括炮长、车长、驾驶和二炮手。一个从未接触过坦克的人要到专门的坦克训练基地培训8个月,才能基本达到要求。新来的指导员说自己3个月就能达到,“纯粹吹牛”。

    随后,三连的官兵发现,这个指导员不像是吹牛,而是在真练。大热天里,坦克驾驶室里四五十摄氏度,别人练10多分钟就得出来透透气,王金明钻进去一练就是半个多小时。

    有一次,王金明练得太狠,田志丰看不下去了,他说:“指导员,这不是你干的活,你看你眼睛都熬红了,这事我干了10年了,我看这个专业你干不了。”

    王金明说,我天天带你们,自己不会,别人也不信服。你既然干10年了,有经验,干脆当我老师吧。

    就这样,王金明拜了田志丰当炮长老师,拜了张强当车长老师,拜了吴学强当驾驶老师,拜了韩大海当二炮手老师。这些老师都是三连的士官,王金明的兵。王金明请教起来很认真,“一点也没有难为情的样子”。

    一个周末,开早饭时,王金明宣布,3个月到了,今天要请大家检验他。

    “当时我们都忘了立军令状的事,再说,这3个月我们都看到他是怎么练的,心里也服他了,就说不用检查了。”

    王金明说,那不行,作为军人,必须言出必行。于是,早饭后,全连官兵呼拉拉全去训练场考指导员去了。成绩当场公布,车长、炮长专业优秀,驾驶、二炮手专业及格。“那天全连官兵的巴掌都拍红了,大家从心里服了。”田志丰说。

    帮士兵迈过一道道人生“坎”

    王金明并不满足于仅仅站住脚,“站住脚后还要干得好”。

    20岁的周云鹏是坦克三排的上等兵。他因为嫌部队训练苦、干活累,一直想回家,“干啥都溜边儿”。

    王金明发现了小周的情况,反复给他做工作,说你这么回去,你父母的心血不就“白瞎了”吗?“任指导员怎么说,我就是想走。”为此,小周还匿名上王金明的博客,问他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王金明假装不知道是他,继续做工作,但小周还是“想回家”。

    去年6月,小周得了滑膜炎,王金明把他从训练场背到医务室,又联系政委的车送小周到地方医院看病。小周的病需要做一个月的理疗,王金明就天天陪着他。如今的周云鹏“不想走了”,“干啥都积极”。

    由于父母长期做生意不在身边,一级士官王晓周“养成了放任自流的习惯”,到部队后,“人际关系不好”,每天晚点名时,别人得表场,他受批评。时间一长,他对批评也皮了。

    有一次上政治教育课,王晓周在底下偷偷画漫画,被王金明发现了,王晓周想,这下免不了一顿狠批了。“没有想到,指导员没有当场批评我,而是下课后很随意地对我说,晓周,没想到你还有这水平啊,以后你就当连队漫画组和板报组组长吧。”

    “说实话,我出的第一期板报不咋地,指导员还在连队表扬我。现在,我们连队的板报是全团第一了。”王晓周说。

    王晓周告诉记者,由于叛逆,他曾和父亲关系不好,除了要钱,很少给父亲打电话。后来,指导员经常给他父亲去电,汇报他在连队的进步,慢慢修复了他和父亲的关系。转士官后的第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他给父亲汇去1500元,“我爸用这钱买了一件衣服,穿上好久都舍不得脱,逢熟人便说,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衣服。”

    在坦克三连采访,官兵们向记者讲述的都是这样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放在一个个年轻的士兵身上,就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道道“坎”,有人帮助、指点,他们就能顺利迈过这些“坎”。王金明就是这样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一个连队几十号人,来自五湖四海,成长于不同的家庭中,每个人遇到的“坎”也不同,但无论什么“坎”,王金明都一一想法将其化解。当指导员近3年来,王金明帮助士兵不知道跨过了多少“坎”。士兵们只是看到指导员越来越瘦了,连队荣誉室的锦旗越来越多了,连里有近30人获得各种表彰和立功受奖,其中有一人还荣获了“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有两人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让吃苦的人不吃亏

    记者把王金明的故事说给周围的同事、朋友听,不解、疑惑者甚多,“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基层苦、发展机会少都是共同的,他这么做明摆着吃亏嘛”。

    王金明选择在基层奋斗所引发的各种议论也引起了部队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王金明选择从基层干起,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现在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太少了。”王金明所在集团军政委张书国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说,“王金明的选择是年轻人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基层这条路必须走。王金明的选择,对所有年轻人都有启示。不扎实过好基层苦累关,可能一时对个人有利,但这种利是急功近利,从长远来看是吃亏。”

    据悉,王金明所在师已经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行了“基层连以下干部任职满两年以上才允许选调上一级机关”、“特别优秀的连队主官可越级提拔”等激励基层干部扎根连队、建功岗位的一系列制度措施。

    张书国将军表示,该集团军正在探索制定更多引导和鼓励青年军官在基层摔打磨练、在实践中茁壮成长的用人机制,创造一个能够产生更多王金明式优秀基层带兵人的良好环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