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挑战杯特刊

“挑战杯”让我们学以致用

本报记者 鄢光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工作间歇睡着的志愿者。26日,为评委服务的志愿者当天凌晨两点才回宿舍,5点半又起床开始工作。本报记者 鄢光哲摄

    “我们更多的是把‘挑战杯’当做一个教学项目,通过仿真的模拟运营让学生将平时学会的死知识可以活用起来。”吉林大学团队指导老师费宇鹏说。

    对参赛的4名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挑战杯”的比赛提高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吉大团队的项目是利用秸秆制造乙醇。玉米在吉林省是主要农作物,每年玉米收获之后都有大量的秸秆成为废弃物。所以,在吉林利用玉米秸秆制造乙醇是很多研究机构都在研究的项目,“但没有成效。因为目前换化率低,所以成本高,没有办法产业化。吉大在秸秆制乙醇项目的优势是,我们有一个研究项目的转化率很高,每吨秸秆产出的乙醇比别人多,有经济优势。所以想把这个项目作为‘挑战杯’的创业项目。”费宇鹏说。

    在团队中担任总经理的张旭阳在最初加入“挑战杯”团队的时候是因为“觉得在台上很风光”,没想到还没等到在台上的风光被同学们看见就已经快被累爬下了。在一个月前,张旭阳把自己SNS社区的状态更新为“快累死了”,由于更新的时间是早晨,所以也没获得多少同情。

    一个月后的今天,张旭阳的感慨是:“没想到人的潜力是可以不断被发掘的。”在不断挑战自己耐力极限的同时,张旭阳觉得自己参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对所学的课程有全新的认识,“现在上课的时候就不断在想哪些是和‘挑战杯’的项目相关的,应该应用在哪些环节里。”

    对项目张旭阳也觉得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看的更多的是意义,跟别人说的时候说这个项目如果成功对国家会有多大贡献。现在知道一个项目能否投入生产需要考虑的市场、财务、盈利等环节太多了,不是凭借热情就行的。”

    负责市场的高越也是因为看到同学参加前两届“挑战杯”回来后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也加入“挑战杯”团队的。“当时看到她回来之后社交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调研时在企业了解到信息也都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所以很羡慕。”但高越在加入比赛团队之后才知道市场开拓的艰辛。

    进入复赛和决赛之后,项目计划都做了大的调整,市场部分也不能用以前从网上查到的资料,需要针对目标客户一家一家打电话去问。这期间被人拒绝是家常便饭,经常话都没说完电话就被挂断了。高越以前也做过市场调研,但那是别人的项目,并不需要为结果负责。而这次的每个环节都要对得上,不能有错误,否则她所负责的市场环节就会经不住考验。

    负责财务部分的顾美玲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一个公司的财务运营和考试科目完全是两回事,“碰到不会的问题就去问有实际财务经验的老师,有时会发现这个问题课堂上学过,只是不知道该用在这个上面”。

    顾美玲说,在“挑战杯”比赛过程中除学习到了很多实际的财务知识外,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信任和相互依靠,“在修改决赛所用的方案时,我经过检查认为没有错误后交给张旭阳,可他一下就指出了其中的好几个错误。当时除了觉得很羞愧之外,一下子发现张旭阳这么可靠,对他做的事情特别有信心了。”

    负责技术的周乐是工科学生,她在“挑战杯”团队中第一次接触到财务和市场知识,“我觉得学到的都是新知识,平时没有机会接触,以前对创业要怎么做完全不了解。”周乐觉得有了这次“挑战杯”的参赛经验,在将来的工作应该会更快地适应社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