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挑战杯特刊

评委:能够实现创业的才是好项目

本报记者 鄢光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挑战杯”参赛团队风采。本报记者 赵青摄

    本届“挑战杯”终审决赛作品涵盖农林牧渔、生物医药类、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类和新材料等众多领域,什么样的项目才是评委眼中的好项目?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评委对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评价,远高过项目的书面表达。

    “能够成功实现创业的就是好项目。”大赛评委沈阳陆港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丽杰说。

    “挑战杯”首个来自台湾的评委,台湾职业技术发展协会理事、中国文化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甘露泽认为,能够把技术转化为应用的才是好项目,“没有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教育就不算成功。”

    大赛评委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德友拿出两个制作同样精美的项目计划书,一份是利用秸秆制造乙醇,另一份是利用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提取稀有生物成分。“做为参赛项目写的都很好,但是如果以投资人的眼光看,甲壳提取这份是面对有爆发增长的市场具备投资价值;而制造乙醇这份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有了众多先行者和成熟技术的市场,除非有领先的技术,否则不具备投资价值。”

    从第一届“挑战杯”就是评委的宝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宋玉鸣对“挑战杯”参赛项目的评价标准,认为不应该仅以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投资人寻找的是有爆发力的项目,高投入、高增长,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回报。‘挑战杯’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创业,一些低增长、低投入的适合创业者自己投资的项目如果具备可操作性,也是好项目。”

    如何吸引投资人?

    王德友说,投资人首先看项目是否有很强增长性的市场,其次看项目是否掌握核心技术,“一份计划书的精华都应该写在第一页上,吸引了投资人之后,是翻到最后看专利的证明文件,最后才看项目中间的细节。否则没有人会希望看完一整本才明白你在做什么,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投资人的兴趣才能获得机会,因为他们同时要面对很多份计划。”在他看来大部分“挑战杯”的项目计划书写的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王德友希望通过挑战杯的比赛之后,参赛同学都学会怎么来写计划书,“毕竟得奖不是目的,能够成功创业才是目的。”

    张丽杰认为,目前学生的项目都比较理想化,内容很细致、很周到,项目更符合国家的发展需要,但是对项目该如何实现缺乏系统的考虑,没有想到风险。“对于初创项目的投资,成功率是很低的,100个项目也许只有两个能成功。所以,企业家在面对一个创业项目时首先想到的是失败。这和学生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们只想到了成功。”

    “现在的参赛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越来越大,这也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投资额小了没有人重视,现在多数项目的资金需求都500万元以上,经常看到需要上千万的项目。”张丽杰说,“如果项目想要与投资者结合,就一定需要重新评估一个合理的投资估算,总额度应该控制在200万元以下。200万元是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够承受的损失上线,不会影响公司经营,要是2000万元就会对整个现金流产生影响,是承受不起的损失。”

    “大学生要实现创业的目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和企业家的愿景一致。”张丽杰说,项目从启动到有样品,从样品到能量产、到能上市,可以划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量是不一样的。应该对启动资金有个合理的评估,启动实际上是不需要很多钱的,对企业家觉得10万元能做的事,肯定不会给50万元的。

    台湾高校有孵化中心

    甘露泽说,台湾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孵化中心,让学生的创业项目可以从技术转化成产品。大陆的基础科研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技术成果向商业产品转化程度不高,目前的大学生理论水平很高但应用水平较差毕业和就业和创业脱节。“几十年前台湾也有同样的问题,后来转变为重视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甘露泽认为通过参与“挑战杯”,能够让大学生获得相应经验。

    甘露泽曾经做过十几年的风险投资人,他从个人经验认为:“评委尽量不找教授,风投做企业和老师看作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标准,看作业是看计划书写的是不是完整,逻辑是不是通顺,风投只看项目有没有市场前景,计划是不是可行。学校引导学生做这些项目也应该是以成才和就业为目的,得奖不是比赛的目的。”

    甘露泽说,台湾也有类似的比赛,但规模不大,一般是学校和产业界合办,比如汽车生产商会和学自动化控制的学校合办机器人大赛,这样参赛项目和投资商的目标都比较明确。

    项目的价值还远未发掘

    宋玉鸣感觉,从单纯比赛的成分比以前小了,参赛学生在其中有了更多的体验。以前更多的象是学术的书本知识,现在项目水平明显提高了。从参赛作品的计划书中宋玉鸣挑出一本说,这个就不仅是有个创意或技术,他翻开指着一张厂房的照片,“他们已经有产品生产和上市了”。

    “这也可能是他们老师的项目,他们对项目是不是吃透了,答辩的时候一问就知道。”宋玉鸣说。

    甘露泽说:“我接触到的很多企业都是有很多钱但没有地方投资,缺项目。但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的情况下,有技术的人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公开。”

    宋玉鸣认为,目前“挑战杯”项目商业价值被发掘的比例还比较低,“参赛学生和投资者交流的环节还是太少,大部分的时间在比赛,以后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交流时间,这样才能促成更多的投资意向。”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