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挑战杯特刊
全国大陆地区115所高校的165支团队和港澳台地区8所高校17支团队参赛

“挑战杯”是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范例

本报记者 王晨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9月27日,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师生来到启动竞赛的水晶球前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赵青摄

    一夜秋雨过后,天气放晴,9月26日11时45分,吉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张旭阳走出了长春市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体育馆,他刚刚在母校完成了一次自信的挑战。在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第一场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现场,这个来自辽宁大连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他第一次进行电子化创业项目竞技的实战,但这丝毫难不倒他,因为之前已经进行了扎实的模拟训练。此外,“在自己家门口比赛,心安。”

    感到“心安”的还有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王子月。这个不远千里来到东北参加比赛的杭州女孩儿,在两天前踏入吉林大学校门的第一刻,就收到了这所大学送来的一份礼物——微笑。微笑,是本次大赛承办方吉林大学的标志和名片,1000多张志愿者的笑脸拉近了选手与这座城市的距离,让他们在秋日气温骤降的日子里感受到了来自北方“春城”的第一声问候和温暖。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大陆地区115所高校的165支团队和港澳台地区8所高校17支团队参赛。决赛作品涵盖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生物医药类,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机械能源类,服务资讯类等领域,比赛包括书面评审、网络模拟运营、秘密答辩、公开答辩4个环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活动展示了中国高校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等院校的重视,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到目前为止,“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的高校学生赛事。它借助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举办大学生创业赛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技术、资本和市场的结合向更深层次推进。经过市场洗礼,一部分学生创业公司逐步走向成熟。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旨在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立,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也是教育部门、共青团、科协和学联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自199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六届。竞赛以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吸引了数百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竞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届大赛由吉林大学与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挑战杯”系列赛事首次落户东北。这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首次举办的“挑战杯”竞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所有大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在开幕式上指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如何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经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和创业的时代精神,可能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或模式,但十几年的经历证明,“挑战杯”大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对同学们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精神,为同学们创造参与创业经历,增强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团队意识、坚强信心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育模式创新的成功范例。

    据介绍,本届竞赛以“挑战孕育梦想,创业铸就辉煌”为主题,在办赛思路方面制定了“四创”方针,即“创办影响力最大的比赛,创办成果转化最多的大赛,创办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发展最有意义的大赛,创办赛事举办最具特色的大赛”。首次在竞赛中采用网络虚拟运营的实践环节,首次邀请台籍人士参与竞赛评审和项目投资工作,首次以全国校长创业论坛的形式推进高校创业工作的理论研讨工作,首次将环保理念融入竞赛组织工作中,倡导竞赛评审无纸化理念,节约了办赛成本,宣传了环保理念。比赛期间还同时举办共青团创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内地港澳台学子创业文化沙龙、“挑战之夜”音乐会、长春市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及一系列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和文化色彩的文艺演出等活动。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青年始终是新增就业的主体,青年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届“挑战杯”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本报长春9月2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