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9月3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周刊

鲁志强:“大产业弱企业”难以成就汽车强国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3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似乎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但在9月19日举行的花都汽车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却对这一观点泼了瓢凉水。他认为,中国汽车大产业、弱企业的发展之路,与“先有强企业,后有汽车强国”的正常路径是相悖的。因此,中国要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这其中的困难要充分估计,毕竟,“汽车强国和汽车大国完全不是一码事”。

    鲁志强认为,要想成为强国,首先必须对“强国”的定义进行细化:一是要拥有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和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二是拥有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和核心技术;三是拥有世界级的汽车企业和管理经验;四是拥有成熟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从消费者的层面来说,“强国”的条件是中国要生产出高质量、好品牌的汽车,改变中国低档货、便宜货的形象,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要拿出自己独有的优势,不仅国内的消费者喜欢买,国外的消费者同样也喜欢买。

    他认为,造成中国目前这种“大产业、弱企业”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从发达国家来看,汽车强国一般处于后工业时代,几乎都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由于我们整体的发展水平低,汽车产业相关配套行业和成长环境等都会对汽车企业形成制约,汽车产业是不可能孤立前行的。

    第二,中国和世界上其他汽车强国不同,我们的汽车企业骨干都是国有企业,是央企。这些企业的效益问题值得关注,这种机制能走多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三,宏观管理问题。中国汽车产业的许多问题都是老问题,这些老问题又是我国工业和企业普遍拥有的问题。比如说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就是产业政策的核心。所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执行效果很重要。

    第四,自主创新问题。这是汽车产业提得最早、强调最多的问题,也恰恰是受舆论攻击、批评最多的问题,把它说成汽车产业的软肋也不过分。从自主创新这个角度讲,它涉及的问题更复杂,除了机制外,还有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中国汽车企业为什么缺乏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体制、机制问题。要实现汽车强国,就必须正视这些现实。

    “我们在10年内能不能培养出中国的丰田、大众和日产,这个任务比其他任务更艰巨。”鲁志强表示,虽然成为汽车强国是大势所趋,但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还是应该尽快把“汽车强国”概念具体化、规范化,拿出实际的规划出来,把自主企业做大做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