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周刊

年销1700万辆 汽车社会面临大考

专家称:今后用车成本将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汽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人们又爱又恨——一方面,国庆前夕的暴堵让每一个生活在京城的人心有余悸;另一方面,国庆7天,北京的新车销售量超过1万辆。人们在抱怨交通拥堵的同时,又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堵车大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8月的短暂回调后,9月的销量再次出现大幅反弹,产销双双超过150万辆,增幅接近40%,显示出“金九银十”的巨大威力。其中,上海通用的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我国第一个月销超过10万辆的车企。上海大众的单月销量为93648辆,丰田在华单月销量也达7.8万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继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后,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1700万辆。这意味着我国新车销量将达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样的数据似乎还不能够让人足够兴奋,在不久前举办的全球汽车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联储经济学家爱德华·波利斯哥特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 4000万辆,到2030年将达7500万辆。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不知是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和商机让人疯狂,还是经济学家只会在理论情况下演算数字,丝毫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和能源等现实情况。现在,多数购车者,还没有体会到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就被堵车的痛苦深深困扰着。“北京交通,迟早要崩溃!”很多人在堵车时,都会恶狠狠说上这么一句话。

    “崩溃论”并不是危言耸听。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平均时速将低于15公里,这样的日常速度甚至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最堵时候还要低。据分析,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当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和600万辆时,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将分别达9和9.5以上,中度以上拥堵时间将达5个半小时以上。即使继续采取限行措施,拥堵指数也仅能分别控制在7和8左右,中度以上拥堵时间会长达4个小时,交通形势十分严峻。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机动车目前已超过450万辆,离500万辆仅有一步之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交管部门获悉,截至10月11日,北京市共净增机动车52.2万辆,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457.1万辆,驾驶员613.5万人。9月全市共净增机动车6.1万辆,日均净增近2000辆,创下了北京机动车月均日增长的最高纪录。按照目前机动车的增长速度,预计明年年初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轻松突破500万辆大关。

    “路网建设跟不上汽车快速发展的步伐,保有量上升对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提高汽车使用成本和减少使用频率将成为政府缓解交通拥堵的杀手锏。”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汽车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家庭买得起小汽车,汽车进入家庭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更多地采取经济杠杆,用市场手段引导大家绿色出行、公交出行。

    “现在人们在轻松购车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今后的养车成本会有多高!”业内人士称,现在的中国香港、日本,就是今后北京、上海的模板。汽车与道路的矛盾,也将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发展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悉,北京今年缓解交通拥堵的投入就高达350亿元,然而效果并不明显。生活在北京的人想必都深有体会,上下班高峰时城区的道路交通基本瘫痪,让人只能无奈地一声叹息。

    工信部装备财富司副司长王富昌日前估量,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跨越两亿辆。这意味着中国将真正步入汽车之国行列,也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届时,不仅北、上、广、深,几乎所有的二三线城市都将面临同样严峻的交通问题。在不久前举办的全球汽车论坛上,众多行业专家和城市管理者也就“聪明的城市,智慧的汽车”这个议题进行了讨论。可以预见的是,除了政府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汽车企业研发更节能、环保和智能的汽车外,车主用车成本、用车观念和用车习惯的改进和提升,也是改善交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