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我莫名背上了10万元公积金贷款
这一惊非同小可。“我工作以来从没有交过公积金,也没有丢失过身份证和银行卡,更不可能办理过公积金贷款,怎么凭空出现了一笔1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张涛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张涛想,肯定是出了什么差错,于是赶紧查贷款记录,结果一看,自己都吓了一跳:这笔贷款的手续可谓齐全,上面既有贷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单位、地址,也有配偶的信息和结婚证复印件,甚至还有两个担保人担保。但是,身份证复印件明显是伪造的,所有手续除了名字和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是对的,其他的都是假的,张涛的配偶成了另一个人,两个贷款担保人张涛也是素未谋面。
不仅莫名其妙背了10万元债务,还有了另一个“妻子”,这让张涛哭笑不得。
可问题是,他根本没有交过公积金,这公积金账号哪来的?办贷款业务难道不需要身份证原件吗?贷款文件中他的“妻子”和担保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张涛认为自己还算一个比较谨慎的人,身份证从未借给过别人,连复印件也不会随便提供,那么,这份贷款的信息是从哪儿来的呢?张涛推测,造假的人可能掌握了他的名字、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现在,到处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面试、存钱、买保险,甚至连领超市购物券都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就在某个环节被出卖了。
张涛立刻向银行反映情况,分行工作人员说,贷款是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的,他们管不了。“我向工行总行投诉周口分行,他们反应倒是很快,两小时内我接到了五六个周口分行的电话,不过他们都是说这事和他们没有关系,还是让找公积金管理中心。”
于是张涛费尽周折找到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想要一个说法。结果去了多次,均被告知领导不在,后来工作人员又说,警方已经介入,一切问题去找警方,他们无可奉告。
“你这事要等到机构改革以后才能给你问问,我们现在单位没有‘老一’,你这样的事现在没法给你办。”这是张涛得到的最后答复。这位工作人员说的“老一”,是指单位领导。“可是,他们机构改革关我什么事呢?我只想知道,是谁冒用我的名义贷的款,这件事该怎么解决,却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办”。
无奈之下,张涛只能去公安局报案,公安局表示,他们无能为力,说这只是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事情,不能立案,告诉他“要心平气和地同管理中心和银行交涉,一定不要冲动。”
各个部门都不管这笔贷款,一直在“踢皮球”。银行既未催张涛还款,也未取消这笔贷款记录。张涛现在想哭都哭不出来,“从2009年年初我就开始想买房,收入又不高,一次付清房款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申请房贷。两年了,就是因为这事,只见房价涨,没见买到房子。”
背上一个信用黑户记录,做什么事都寸步难行。“我还申请过3次信用卡,每次也都是因为这事没申请到。生意上有事需要钱,到银行又借不到钱,因为这事,有两次本来签好的合同,就因为没有钱,只好失约放弃生意。”更重要的是,这么一大笔莫名其妙的债务背在他头上,让他感觉压力好大。
“既然没人管,就上网发帖看看吧。”张涛多次在网上发帖求助,想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均无结果,而且发的帖多次被删,他只能趁节假日工作人员休息时发帖。
在投诉的过程中,他才发现,原来类似的受害者不止他一个,还有其他人也出现了不明不白的公积金贷款,事情被拖了近两年后,仍无结果。
听罢张涛讲述的经历,记者尝试解开这个谜团。按照贷款记录上写的单位地址,记者找到了这位贷款人“张涛”,原来这是周口市另一位与张涛同名同姓的先生。这位张先生表示自己很委屈,贷款手续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但他从未办理过公积金贷款,不知道是谁冒用了他的信息做公积金贷款。张先生告诉记者,公安局曾找他了解过情况,说这与一起诈骗案有关,现在他也不知道案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原来,贷款记录上贷款人的信息是两个张涛的“混和体”:身份证号是前一个张涛的,单位名称是后一个张涛的。但两个张涛都表示没有贷款,那么,这笔款到底贷给谁了呢?
记者致电周口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想了解一下这笔贷款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这个事公安机关正在立案调查,你找公安机关了解情况,别的事情无法透露。”
周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此事已立案,但案件仍在调查中,“不能透露详细案情”。
当事人——向记者讲述这一奇案的张涛则表示,他从未得到公安部门的通告。
对此,周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的说法是:“当事人报案时并未立案,经过调查之后才确定立案,如果想知道具体情况,当事人可以来公安局了解。”张涛去找经侦支队,得到的答复又是“领导不在”。
直接办理这笔贷款的工行周口分行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表示,对这笔贷款的情况完全不了解,称“公积金贷款是受公积金管理中心之托,是受托性质,公积金中心办好手续后,我们不对贷款资料进行复核”。
如今,此事立案已近两年,但这笔贷款的去向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