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辱的“路边英语”
但我看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中式英语”,因为大部分能说英语的中国人都知道其错误所在,也不会这么去说。这种莫名其妙但有趣的语言,最多是一种“路边英语”。我也曾经天真地认为,随着国人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管理水准的提升,这些“路边英语”会自然得到解决。我错了。
上个月,我去一处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考察。在这个具有普世性文化价值、中国文化的经典代表的胜地,我看到了无数“路边英语”。在一个便池上方,中文写着“我为大家服务,也希望大家能爱护我”,英文翻译为“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services.I also hope you protectionme.”姑且不论英文“保护”的词性问题,单单这个中文标语就让人很摸不着头脑。我们中国人表达爱护公物的意思时喜欢用拟人的方式,用物品的口气发声,似乎颇具文学性。但一般老外对此很难理解。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爱护便池的提示,写成英语读起来反倒好似“特殊服务”的感觉。
同样的问题在这个厕所的洗手台再次出现,中文很诗意地提醒:“一滴水就是一滴眼泪,请别让它自流。”英文照翻了中文的“诗意”:“A drop of water is a drop of tear. Ple ase do not let it spontaneity ”,译成中文即:不要让水具有自发性。
我首先被中文所震撼。为什么一滴水就是一滴眼泪?这和不要让它自流又有什么关系呢?想了半天才理解,原来这滴眼泪指的是,如果我浪费水,就会让缺水的人流眼泪,瞧这个弯绕的!不过,如果我是老外,我肯定会在水池前驻足更久,因为我会边洗手,边努力试图建立眼泪和水的自主性之间的逻辑联系。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可怜的水肯定就会哗哗地自流了。这种莫名其妙的中文和英文,真是让人大流眼泪啊。
走出厕所,路边提示牌至少中文正常许多,只见一个温馨的牌子写道:“小心慢行,谨防滑倒”。底下用英语写“slow carefully guard against slipping ”(缓慢仔细地与滑倒作抗争)。不远处还有一个类似的路牌是“小心阶梯,谨防滑倒”。英文是“careful ladder bew are of falling”(认真的梯子意识到了它会倒下来)。
说实话,我很欣赏中文将物拟人化的修辞方式,整个世界都仿佛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滑倒就像一个恶魔一般,需要人类去反抗;而梯子也具有了意识,很可爱地恐高,小心站立,生怕摔倒。但不懂中文的老外,是无法达到这种看待事物的高超境界的。看到这些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语言,本来走路很稳的他们,十有八九会摔倒吧?
如果说前面的英语翻译都是用词和语法的问题,老外们如果动用自己的智力和想象力,能够揣测出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来的话,那么后面一个景点的标牌则“秒杀”了前面所有的翻译。在一座建筑物内,一楼是观光区,二楼以上是居民住所。一个中文标牌清楚地提醒游客们“游客止步”,在其文字下方硕大的两个英文单词彻底颠覆了我对“路边英语”的所有美好期待和想象:adults only(少儿不宜)。
我仰起头,望着楼上环绕的古朴栏杆,以及房檐上点缀的红色灯笼,脚步再也无法挪动一寸。我意识到,“路边英语”已经不是英语的问题,也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了,它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星巴克赶出了故宫,和邻国争夺文化遗产的所有权,这些保卫中国文化遗产的行动,似乎让人感到我们对遗产的呵护。但这一切努力,不要因这不当的翻译而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