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最长生还纪录是如何创造的
两个多月来,圣何塞铜矿688米井下33名被困矿工的命运,不仅是其家人的牵挂,更牵动着世界各国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心。在经历了68天痛苦的煎熬和等待后,他们创造了人类矿难救援成功的新纪录,战胜了随时可能袭来的狰狞死神。这不仅是一个群体的胜利,更是人类与自然灾难顽强斗争的胜利,挑战生存极限的胜利。
矿难常有,奇迹不常有。突发灾难确实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得听从天命。平时注重未雨绸缪,紧要关头从容应对,是完全有可能扼住命运咽喉、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解剖好智利矿难这只“麻雀”,分析矿难最长生还纪录是如何创造的,有助于我们为缓解中国矿难找到一盏划破黑暗的明灯。
33名矿工之所以能存活下来,首先有赖于井下较为完善的救援储备。井下配备了基本的清理设备,包括手推车、靠电池供电的大型清除设备等。同时,井内还有通风口和饮水储备,预先存有罐头、牛奶等应急物资。矿难发生后17天,33名矿工才被救援人员发现。如果没有这些救命的物资储备,矿工们恐怕难以支撑到与外界重新取得联系的这一天。
反观我国,尽管有过去年6月贵州晴隆县新桥煤矿透水事故中,3名矿工被困井下25天后生还的“救援奇迹”,但这背后,更多的是矿工“靠嚼煤渣消除饥饿感和恐惧感,靠喝尿解渴维持生命”。把命运寄托在个人抗争上,这样的“奇迹”是难以复制的。
其二,被困矿工的积极自救。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33名矿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相互扶持。在最初的17天里,矿工们把有限的食物作了恰当分配,每人每两天能分到两勺金枪鱼罐头、一块饼干,以确保所有人都熬过与世隔绝的两个半星期。矿工们还尽可能地苦中作乐:他们所住的“大房间”与几条矿道相通,这样每个人就能拥有一点隐私空间,并开辟出一块地方作为洗漱点;通过定时开关采矿货车的前灯模拟昼夜交替,以此安排所有人的作息;还组建了临时“礼拜堂”,通过祈祷为大家提供精神支撑;甚至在9月28日智利独立200周年纪念日,还特意举行了庆祝仪式。
其三,政府部门的有效施救。尽管面临井下连续塌方、巨大岩石阻碍等重重困难,救援时间预计长达三四个月,但智利政府和人民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原则,在夜以继日地开凿救援隧道的同时,救援人员时刻也没有放松对被困员工的物资支援和精神鼓励。从最初的营养液到后来的酸奶、茶饮、三明治乃至热饭菜,饮食供应随着救援的推进不断改善;书刊、多米诺骨牌以及亲人的信件被源源不断地送下来,矿工们甚至可以听音乐,和家人视频通话。显然,被困矿工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是无数双手的支持。正是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没有放弃他们,他们才避免了压力之下的崩溃,最终活了下来。
在智利33名矿工创造矿难最长生还纪录的同时,矿长带班下井制度在遥远的中国开始实施。如果说后者是寄希望于倒逼安全管理的“人治”,前者则更多体现出应急保障、科学救援等制度层面的“法治”。与最大限度避免矿难发生相比,如何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增强矿工自救能力、制定科学救援计划等,把矿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