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巩固传统阵地 拓展新兴领域

安徽多措并举激活基层团建

本报记者 王磊 陈凤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1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现在找我的人可多了,卖猪肉的来找我,卖蚂蚱的来找我,就连草莓进超市这样的事,我也要帮着张罗……”曾在政府基层部门摸爬滚打10余年的团安徽临泉县委书记常中利,如今面临着不少始料未及的“新课题”。

    “在共青团工作,一点不比在基层干轻松。”常中利如此感慨。

    今年7月,团临泉县委牵头成立青年创业协会以来,裤腿上挂着泥点的种植户、身家过千万的老板成了团县委的“座上宾”。就连县工商联、市容局这些过去不搭界的部门也被“拽”了过来。作为会员单位,服务青年创业自然成了他们的“分内事”。

    今年以来,团安徽省委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创新举措,像团临泉县委这样被“激活”的团组织不在少数。

    “毫不放松地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做好团的其他各项工作才能更有底气,更有手段。”团安徽省委书记王宏认为,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的团建都要抓紧,不能有偏颇。

    让“光杆司令”身边多一群干将

    “换届之前,镇团委只有一个人,书记同时又是办事员,工作打不开局面。”凤阳县临淮关镇团委书记王兴过去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08年年初来到共青团岗位,起初有些“水土不服”。

    后来,按照“1+3+x”组织格局创新模式,临淮关镇团委班子很快搭建起来,除了团委书记外,还包括一些兼职团干部——两名选聘生、1名企业老板、两名少先队辅导员、1名中学教师以及3名政府工作人员。

    今年7月中旬,这支新生的队伍接受了一场真刀实枪的考验——特大暴雨造成临淮关镇严重内涝,向阳圩面临垮堤危险。镇团委立刻组织全镇团干和各村团员,成立两支小分队,协助做好排水工作,上圩“打坝子”,最终协助群众消除了险情。

    “专职、兼职并不重要,关键是有人出来做事了。”在王兴看来,现在,各行业的资源都集中到团委平台上,发挥出强大的优势,同时也锻炼了团干部的协调能力。

    安徽省先后有15个县级团委开展了县乡村团组织集中换届工作,“1+3+x”组织格局创新模式得到大力推广,该模式目前已在滁州市乡镇(街道)团委实现了全覆盖。此外,“三位一体”的组织格局创新经验也在村级团组织中试点。

    为了加强村级团支部建设,在“1+3+x”的基础上,团界首市委创新推出“1+1+x”模式——每个乡(镇)选定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作为团组织建设村,在科技、项目、资金等方面提供服务,不断增强中心村的“造血”功能。

    在界首市邴集村团支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一本本整齐的台账放在蓝色塑料文件盒中,从团费收支记录到团支部活动记录,一应俱全。

    在邴集村团支部的号召下,青年团员发挥文化、技术优势,争做农民群众的“服务员”;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做“卫生员”。

    从改水改厕到“青年林”建设,再到组织“三夏”抢收,团组织通过切实有效的活动,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

    因地制宜创新建团模式

    平日里,陈红与吴琼要面对的是一根根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的头发。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原发”,经过两人的手,被编织成一顶顶假发,出口到欧美,每顶可以卖40美元。不过,这种长期单一重复的“手指劳动”,难免让年轻人感到枯燥无趣。

    今年7月,安徽省太和县发制品行业联合团支部建立,支部涵盖7家企业,团员235名。陈红与吴琼从企业员工变成团支部里的一对“正副手”。他们的关注点不仅仅停留在“头发”上,工作之余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丰富青年文化活动、怎样组织职工技能培训……

    “找准与企业的结合点,推动企业发展,维护青年员工的利益,这是非公企业团建的关键。”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团工委书记付钰介绍说,考虑到企业规模小、团员流动性大,园区以行业为单位,建立了8个联合团支部,让1000多名团员有了自己的“家”。

    与行业建团一样,生产合作社建团、协会建团也是因地制宜、灵活自如的建团模式。半截楼西瓜协会、瓦店黄牛协会、鲖城魏二喜养牛协会、谭棚镇双孢菇协会、白苗鲁阁大葱协会,在临泉县,这5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青年行业协会先后成立了团支部。他们整合了社会资源,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带领团员青年创业致富。在此基础上,团临泉县委探索出“以创业促协会建设,以协会促团建创新”的农村团建新模式。

    在明光市,团市委指导建立了“明光论坛”团支部,鼓励、引导论坛内青年自主参与团的活动,有效加强了对网络青年群体的吸引和凝聚。此外,针对市内轮滑协会、航模协会、“驴友”协会等青年自组织逐步扩大的现状,团市委加强联系,力争实现覆盖。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作为省会城市,合肥每年都有大量的团员青年流入流出。为使流动团员青年“身离心不离”、“离乡不离团”,团合肥市委将加强外出务工团员管理和团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短短3个月内,全市共建立12个驻外团组织,团市委本级共建5个驻外团工委,有效扩大了对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

    目前,安徽成立了驻北京等6个团省委直属驻外团工委。市县两级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已全部展开,全省各级团组织共建立驻外团组织61个,直接覆盖团员青年4763人。

    基层团建需要干劲,也需要支持

    “有人说驻外团建难度大。还有人担忧,青年会不会响应?我倒不这么认为。”在团安徽省委干部袁国春看来,驻外团建需要找准路子,同时也依赖于团干部的“那股子干劲”。

    今年7月1日,袁国春接到组织拟派他前往浙江挂职的消息。尽管女儿今年上初三,爱人在医院经常上夜班,他还是答应了。

    在浙江期间,袁国春的主要任务是,组建团安徽省委驻浙团工委,指导团工委的工作,同时联系浙江团组织及安徽商会等单位。为了说服企业老板同意建团,他顶着酷暑一家一家上门约谈,常常是“汗湿衣襟”;为了打动对方,往往嘴皮子一动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口干舌燥。3个月来,他写下了上万字的工作日记,其中的不少细节令人感动。

    “各级团干部都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王宏表示,凡是党政认可、青年所需、团组织能做的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不事张扬、长期坚持,才能保持工作的力度和韧劲。

    对于条件相对薄弱的基层团组织来说,光有干劲还不够,上级团委的支持必不可少。对此,王宏认为,只有拿出更大精力和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丰富基层团的工作手段,加强工作平台和载体建设,才能在工作中强化组织的存在,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能。

    今年以来,团安徽省委共筹资近20万元,在合肥举办了皖北和沿淮3市6县乡镇团委书记培训班,对430余名乡镇团委书记进行直接免费培训。截至目前,省、市两级已累计完成团干部培训1400余人次,其中乡镇、街道团委书记800余人次,村团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300余人次。

    团安徽省委还加大资金、物资、评选表彰、出访交流等向基层倾斜的力度,选拔各领域的青年能人充实到团的岗位,推动选聘生兼任基层团干部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169名大学生村官,其中有943名兼任镇、村团干部。

    基层团建离不开地方党委的重视与支持,常中利对此深有感触。他之前的历届团县委书记,有3人被任命为乡镇书记,其中1名被提拔为副县级乡镇长。

    为了选调年轻优秀的干部充实团县委干部队伍,今年5月,临泉县委单独组织了一场面向全县团员青年的公开选调,约800人报名参加。经层层筛选,最后选拔出团县委副书记两名、中层干部3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