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阅读周刊

故宫文物迁徙隐藏难以承载之痛

——评《承载》
王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1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2009年在巴黎的某拍卖会上,圆明园的兽首被拍卖,华人哗然——这种被侵略者掠夺走的中国文物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交易,中国政府方面表示强烈的抗议。虽然由于多方面的努力,这次圆明园兽首流拍了,但这是中国人民的痛,也是中国文化的痛。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沦陷。但这一次,圆明园的悲剧没有重演,接受了历史教训的中国人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将故宫的文物成功迁出北京,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里,故宫文物四处迁徙,但没有一件故宫文物被损失,创造了战争史上文物迁徙的奇迹。

    章剑华的纪实作品《承载》以饱满的激情和丰富翔实的史料,全方位地记载了这样一次时间长达十多年,横跨两万多公里的故宫文物流迁的艰难过程,成功地塑造了易培基、马衡等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韧性品格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部作品的问世,弥补了中国文物史上的一段空白。

    《承载》虽然讲述的是历史上的传奇,但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看到了在文物迁徙这样看似战争轶事背后的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毫无疑问,文物无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图腾,也是一个民族赖以自豪的精神财富,同时文物所蕴含的文明也是一个民族的根。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兴起的寻根运动,其实是因为这些移居美国大陆的移民,丧失了文化的根。而文物则是物质化的文化的根,至今台湾海峡两岸之所以血肉相连,之所以没有出现朝鲜半岛那样的断裂,这当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有一条是明显的,就是台湾人不会出现美国人那样的寻根的恐慌和焦虑,因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随时随地提醒他们的文化始祖和家园归属。文物没有声音,但它能为历史说话,文物没有双脚,却能记载历史的足迹,文物没有温度,却涌动着民族滚烫的记忆。《承载》将书名取名为“承载”,就是意识到这些文物本身承载的历史分量是沉重的,承载的文化分量是沉重的。迁徙文物的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承载。

    《承载》的另一个特点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民族道义。文物是一个物化的文明符号,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文物载体本身是不会传承的,文物的传承最终需要的是人,是人文知识分子。每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创造都来源于这个民族的全体人民,但文化传承的重任一般由知识分子来承担。在和平的日子里,这些文化的传承可以正常的延续和发展,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这种传承就是以非常的代价,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那样一种儒家文化的精神品格在易培基、马衡等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历经万般艰难,完整地将文物保存下来,居然在那样一个非常的岁月里做到,实在是奇迹,是文物运转收藏的奇迹。也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同时也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和生命力。

    《承载》第一次全方位地讲述了故宫文物迁徙的来龙去脉,理清了迁徙过程中的细节和谜团,客观地呈现了文物史上的大迁徙奇迹,也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世情百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