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回避领导被围攻 不能仅处罚民警
从警方的态度看,他们似乎认为这事只是4名民警做事鲁莽,反思和问责的高度也就到此为止,一个处罚就想把此事画上完美的句号。毕竟,这类事情在各地常有,汶川的处理已经相当及时。要不是这名被捂嘴的路人是北京的知名律师,碰巧这位律师又不是忍气吞声的主,懂得用自己的影响和法律的公正来维护合法权益,还聪明地利用了网络发布消息。不然,这些已经被视为正常的不正常现象,又会安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溜走。
警方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子不在民警的鲁莽,而是官员的出行排场。
封建时代官员出行,要鸣锣开道,举牌“回避”,谁挡了他们的道,那是可以被法办的。这种曾被我们批判的排场,现在却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并被不少官员视为一种当然。就像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的解释中,把事件的起因归结于领导行程突变,没来得及清场所致。言语之间,丝毫没觉得为领导清场是件极不正常的事。
我不知道这次出行的领导级别有多大。(据周泽在博客里称,这些领导中有汶川县县委书记和四川省财政厅的官员。)但我确实知道,封建时代官员出行的排场,按官阶不同也是有区别的。比如清朝,县官上街,仪仗鸣锣七下;道、府级官员上街,鸣锣九下;提督和巡抚上街,则鸣锣十一下,以此类推。这有个好处,就是让路人知道来的是什么官,有冤者可拼死拦轿。
如今呢,按警方说法,官员到哪里,哪里就要清场,普通人当然就无缘得知来的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只知道,警车开道,一群人簇拥着,捎带着雨天还有人帮忙撑伞的,那都是官员。
我无意把今天的官员出行和古代官员出行礼仪做简单对比,我们当然更知道,官员的安全那是大事,所以清场也好,回避也罢,在有些时候都是必须的。只是,到底什么级别的官员才能享有怎样的安全出行待遇?如果没有形成铁的规矩,那此类事件只能是此消彼长,愈演愈烈,而民众对此的反感和抵触也会日益加剧。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周总理喜欢看汉剧,每次到武汉必去剧场,但每次他都是带着一个警卫员悄悄进场,不惊动任何人。有一次,他路过武汉,武汉市汉剧团正在省府礼堂演出《张羽煮海》,快演完时,大家才发现周总理坐在剧场角落里。
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全党要增强“五种意识”,其中第二条就是宗旨意识,也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不通,一个在视察时需要清场、需要路人回避的领导,他还怎么获知来自普通民众的声音,又怎么知道民众的需求,并进而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事。一些地方官员,千万别颠倒了这一逻辑关系,把为人民服务,硬生生变成了人民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