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搭建服务青年平台
有了团干部的身份,张杰在公司里开展青年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也更加得心应手。如今,这家民营企业的团支部从无到有,100多名非公企业青年被纳入团组织的覆盖中。
团组织覆盖面的扩大,得益于三堤口街道在基层团组织建设方面的大胆革新。去年年底以来,自从被确定为淮北市唯一一家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单位,三堤口街道就在基层团组织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2009年12月,三堤口街道成立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坚持“党建带团建”,并将创新试点工作纳入党工委年度目标考核。
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三堤口街道团工委积极从辖区内社区、新经济组织、“三支一扶”大学生中选出5名优秀青年作为团工委副书记人选,并从社区团支部书记中选拔4位团工委委员,形成“1+5+4”的团工委领导班子。
为明确试点工作的方向,新成立的团工委班子开展了“提问与自问”相结合的“六问”活动,即一问青年在哪里,二问青年怎么想,三问青年要什么,四问团委缺什么,五问团委做什么,六问团委怎么做。“六问”活动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回收率达96%%。
“辖区内有近万名年轻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街道团组织很难用同一目标吸引凝聚全部青年,必须分类梳理每一类青年的特点及其所依附的社会组织,才能准确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团相山区委副书记王杨告诉记者。
为此,在上级团委的指导下,三堤口街道团工委积极探索服务青年的新平台,制定了青年志愿者分类量化管理细则,将青年志愿者划分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志愿者,非公企业志愿者,在校就读的志愿者,自主创业的志愿者,失业、待业、外地来淮务工的志愿者等类别,并设计了青年志愿者积分表,给予不同类别的志愿者相应的基础分,再由街道团工委根据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具体表现给予考评分,进而评定出两至五星志愿者。
为激励青年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积分高的志愿者不仅能受到党团组织的嘉奖,还能在入党评优、见习就业等方面得到优先推荐。
团淮北市委副书记尤墩宇认为,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分类指导、量化管理是三堤口街道创新试点工作的有益尝试。通过针对不同青年搭建的不同平台,进一步拓宽基层团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进而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此外,三堤口街道团委结合辖区内学校和企业数量多、团员青年主要分布在学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街校街企共建活动。街道团工委积极在辖区内的企业设立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并先后组织3次就业对接会,为辖区内的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卫校、淮北师范学校等校的学生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