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阅读周刊

美国10年

兰格格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2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如果追溯源头,中国人开始海外留学,当始自1872年8月11日,那一批由清朝政府官派的30多名留美学生中,学成者有梁郭彦、詹天佑等人。

    我一直好奇,此后的接近140年中,从清朝到民国到今天,有没有官方的统计数字,到底有多少中国学生曾留学海外?每一个年代的留学生,因为社会环境和各自身份的不同,都打下了怎样的时代烙印和身份印记?

    玛雅的《亲历美利坚》写的是她1992年~2002年看到的美国10年。作为一个比她晚几年在西方留学的后辈,我可以读到我们之间时代带来的不同。

    玛雅是一个坚强自信的女性。她是在工作以后又出国、从ABC开始学起的留学生。她的观察以对美国社会的好奇开始,大部分随笔散文都始终不离这种视角。也许她的专业或曾经的军旅生涯工作经历的背景使然,她不仅关心政治,还喜欢随时和自己的房东、朋友甚至系主任理论,而且立场坚定,在这点上她比我们这些后辈都更坚定勇敢。

    她身上烙有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独特的印记,即便后来她对步自己后尘赴美留学的儿子,依然嘱咐他要牢牢记住并坚持“两格”:第一是人格,第二是国格。这种自尊令人尊敬。有过留学经历的人,恐怕多少都会有一出国,自己就有变成一个中国代表的感受——对那些甚少与中国打交道的当地人来说,你就是认识中国的窗口。

    但这种自尊,至少在我的经历中,已有相当的不同。今天更年轻的留学生,早就有一种更自我和随意的状态。《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曾经写过关于中国新生代的文章。他说,在中国,相差5岁就是相差了一代人。他们成长在一个更开放、更富裕的中国,这是一个精神面貌上更能体现一个国家进步和强大的标记。

    玛雅的文字里,你能清晰地读出她是在经历美国,并时刻记着自己是中国人,留学美国并没有使她真正融入美国的核心生活。她的观察是不是一种更从容、更贴近当地社会真实的记录,是不是带有那一代中国人特殊的印记,譬如她对美国政治领袖的好恶,取决于他们对中国的政策是否友善,这些恰好是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要回答的问题。

    因为玛雅的政治专业背景,她把美国的“政治影像”写得极好看。我认为“政治影像”部分是书中精华。玛雅在写这类话题时,不但有一个女性写这类文章时更细腻和独特的视角,还有一双沉静而智慧的眼睛。

    关于玛雅和《亲历美利坚》,可能最好引用的是其中的一句话:“总统之所以是总统,不在于能力和意识形态如何,而在于意志力和决断力能否经得起考验。”

    某种程度上,正是意志力和决断力才让玛雅从本科一路读完政治学博士,也完成了这本书中很多独特的意识。

    我曾见过玛雅几次,她的身上有一种明亮的光芒,看似柔弱的人,却在某个地方潜伏着坚硬的质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