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亚运惠民”为广州科学发展点睛

——本报记者专访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本报记者 崔丽 林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2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第16届亚运会开幕的圣火即将在广州点燃。眼下,广州市市委书记张广宁每天工作十分繁忙,但依然精神十足。

    “亚运盛会即将来临,我们长达6年的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目前亚运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6年的艰苦努力即将接受全面检验。”张广宁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亚运会和亚残运会。”

    广州举办此次亚运会、亚残运会,可以说是广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而丰富的实践。自开始筹备以来,广东省及广州市所提出的“亚运惠民”理念及一系列努力与措施,堪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点睛之笔。

    亚运会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张广宁,与他分享亚运会筹备以来,作为一个城市的领导者的心路历程,请他畅谈这次以人本惠民为主题的亚运会,给一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带来的启迪与思考。

    包容性增长的实际注解

    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

    “亚运惠民”的丰富实践与宝贵经验,使张广宁对“包容性增长”有了更加切深的体会。

    “我认为,‘包容性增长’这一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强调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张广宁说,实现“包容性增长”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成果应当由人民共享,惠及全体群众。

    “筹办亚运会的实践,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对‘包容性增长’的实际注解。”张广宁说。

    张广宁还说,广州在筹办亚运会的过程中,理念鲜明地提出“让亚运成果惠及广大市民”、“以亚运为契机提高市民幸福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要求,努力使亚运会成为实施全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载体。

    从一个城市财政资金安排走向可以清晰地看出张广宁的施政理念。2009年,广州本级一般预算安排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资金为22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6%。

    张广宁表示,筹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是进一步提高市民幸福感的有利契机。要顺应市民群众对体面稳定生活、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此,广州把办亚运的过程作为推动社会建设上水平的过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福利得到显著改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张广宁认为,要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

    “我们正在把社会管理服务的重心真正向社区下移,从体制、方式、手段、内容等方面完善社区管理服务。目的是对社区居民和家庭的服务诉求做到有求必应,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多样化、贴身贴心的服务。”张广宁说。

    问政于民 互动共赢

    “亚运惠民”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迎亚运规模浩大的人居环境整治中,从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到建设公交BRT专线,都一度因“扰民”引来市民的牢骚与抱怨。

    张广宁坦言,“在建设亚运场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过程中,确实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比如施工扰民、市民出行不便等,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市民的误解甚至抵触。群众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广州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认为借迎亚运的契机,下决心把城市环境整治好,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给广大市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汪洋书记要求到亚运会举行的时候,广州要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在筹办亚运会过程中,要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与宜居的归宿感。这也是‘亚运惠民’的根本要义。”张广宁说。

    广州市委、市政府没有回避矛盾和问题,明确要求各项工程都要尊重民意、尊重科学,贯穿清晰的惠民理念,统筹考虑处理好广大市民的长远利益和短期诉求,对于为迎亚运工程建设受到损失、作出牺牲的市民和单位,及时给予合理的安排和补偿。

    由于采取人性化措施,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亚运会各项工程逐渐赢得了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与市民良性沟通,带来了互动共赢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执政者和普通市民从观念到行为都得到了一次洗礼,政府学会了倾听,市民学会了理解。“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张广宁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我们的一切决策思路和政策措施都来自群众首创、源于群众智慧。”

    张广宁说:“我感到,群众是顾大局、讲道理的。只要我们真正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多听取民声、民意和民愿,架起党委、政府与市民群众良性沟通的桥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我们必须把这些宗旨理念和工作方式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本领。”张广宁语气坚定地说。

    科学发展将助推广州“后亚运”腾飞

    “广州筹办亚运会的实践,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张广宁说。

    实践证明,广州抓住筹办亚运会的契机,促进了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强化了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市民群众对自己国家和城市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全面提升了广州城市的软硬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跨进万亿元门槛的大城市。可以说,广州的“亚运红利”已开始呈现。

    对于“后亚运”时期广州的发展轨迹,张广宁胸有成竹地说,进入“后亚运时代”后,广州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广州的新使命、新定位是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珠江三角洲“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

    “广州是千年商都和岭南文化中心地,当前,最具特色、最有可能打造成功的是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要把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心培育城市之魂、活力之源。”张广宁信心十足。

    志愿者微笑:广州亚运最美名片

    7月,佩戴志愿彩、提起水桶、拿上抹布,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市长万庆良与志愿者一起排队走进天河体育中心,擦拭座椅,清洁亚运场馆。

    以亚运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志愿者服务,张广宁兴致高昂。他一直被广州涌动起来的浓浓的志愿服务热情感染着,倡导“人人都是东道主、个个都是志愿者”的主题口号。“亚运志愿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为有机会能够亲身参与志愿者服务感到无比自豪。”张广宁说,“我深切感受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承志愿服务的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谈起亚运志愿服务,张广宁说:“亚运志愿者工作启动以来,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他们服务亚运、保障亚运的热情令我感动。亚运志愿者服务既是为全体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和各国来宾提供真诚周到服务的载体,也是全面生动展示广州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舞台。”

    目前,6万名亚运赛会志愿者、3万名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及5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招募工作已经顺利结束,500个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0月底将全部投入使用,还有大量群众担任社会志愿者,在社区和街面为亚运服务。

    “借此机会,我想向亚运志愿者和广大支持、参与亚运志愿服务的市民朋友们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张广宁希望广州亚运志愿者致力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真诚的微笑和热忱的服务演绎文明礼仪之邦的风度和热情友好的东道主风采,让广大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广州亚运最美的名片”。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