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鱼风波
大西洋鲑的生长速度缓慢,第一年体重只增加20~30克,一般要养3年才能上市。动物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我们可以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动物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一种做法是给动物体转入生长激素基因,比如给大西洋鲑转入体型最大的三文鱼——大鳞大麻哈鱼的生长基因。
这种生长基因只有在温暖的季节才起作用,为了让它一年到头都能工作需要给它带上一个常年开着的“开关”——学名称为启动子。这个开关是从美洲大绵鱼尉那里转来的。美洲大绵鱼尉血液内含有抗冻蛋白,使得它们能在接近冰封的水域生存。这种抗冻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就是常年开着的。把这种启动子取出来,和大鳞大麻哈鱼的生长基因放在一起,转进大西洋鲑中,会让大西洋鲑生长非常快,大约一年半就能上市。而且它们吃的比较少(饲料利用率高),可以省下10%的饲料。
我们通常会觉得长得快的动物肉不好吃,不过试验表明,转基因大西洋鲑的形态、口感和味道都和普通大西洋鲑没有区别,试食者区分不出来。看来这种转基因鱼不仅成本低、价格便宜而且不损失味道,应该会同时受到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才对。开发这种转基因鱼的美国公司在1995年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了上市申请,直到2009年才满足了FDA提出的所有要求。今年9月FDA针对它开了3天的听证会,但是并没有立即作出批准上市的决定。
早在1994年FDA已批准第一种转基因食物上市,此后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广泛种植。2009年,美国种植的甜菜的95%、大豆的91%、棉花的88%、玉米的85%和菜籽的85%都是转基因的。但是到现在美国还没有批准转基因动物食品上市,历史上也很少有食品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未被批准上市。为什么对转基因动物食品的控制如此之严呢?
提起转基因食品,很多人马上想到是不是安全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FDA担心的。FDA已经认定,转基因大西洋鲑的化学成分、生物成分等方面与普通大西洋鲑没有区别,如果上市的话可以不做特别标志。有人担心吃转基因鱼会引起过敏,这毫无道理,因为转入的那个基因并不生产过敏原。引起争议的主要是转基因鱼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动物和植物不同,是可以到处乱跑的。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鲑鱼从养殖场逃逸到野外。人们担心,如果转基因鲑鱼逃到野外,与野生鲑鱼交配,会把野生鲑鱼的基因给“污染”了(鲑鱼有大约4万个基因,转基因鲑鱼只是多了1个外源基因)。更担心转基因鲑鱼在野外与野生鲑鱼争夺食物和配偶,有可能导致野生鲑鱼灭绝。野生大西洋鲑本来就已濒临灭绝,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因此,在放养转基因鲑鱼时,不仅要把它们养在陆地封闭的环境中防止它们逃到野外去,而且为了保险起见,只出售鱼卵,而且这些鱼卵在发育时经过高温处理,孵化出的绝大部分(98%以上)都是不育的雌鱼,这样即使个别的转基因鲑鱼逃出去,也不会和野生鲑鱼交配生子。研究表明,在野外条件下,转基因鲑鱼的生存能力其实很差,它们的鱼苗更好动,更爱冒险,因此容易被天敌吃掉;在食物不足时,它们的生长速度还不如普通鲑鱼。
实际上养殖转基因鲑鱼对环境也有正面的影响。由于可以就近在陆地养殖,减少了运输费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由于养殖的鲑鱼生长迅速,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也就能减少捕捉野生鲑鱼的压力,反而有助于保护野生鲑鱼。
这些好处是“环保主义者”所忽视的。他们更关心虚拟的潜在风险。捕捉或养殖鲑鱼的渔民反对转基因鲑鱼的理由则实际得多。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饭碗。不过,他们的担忧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担心由于转基因鲑鱼不加标志地上市,导致人们从此不敢吃鲑鱼,毁掉整个鲑鱼产业;一方面又担心由于转基因鲑鱼价廉物美,导致人们从此只吃转基因鲑鱼,让传统鲑鱼产业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