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周刊
奔驰GLK有望明年国产

奔驰洗心革面“中国化”

本报记者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10月23日,李宏鹏刚刚参加完北京奔驰浙江慈溪大客户交车仪式,就匆匆赶往北京赴会,在那里,他将见到戴姆勒公司董事长蔡澈博士。此前一天,蔡澈在北京主持了戴姆勒大厦奔驰星徽亮灯仪式,并宣布未来五年在华投资30亿欧元,加强国产化投入,将奔驰在中国的年销量提升到30万辆。

    作为北京奔驰销售与市场部总经理,这段时间来,李宏鹏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全国各地。临近年底,北京奔驰4.5万辆的销量即将顺利完成,李宏鹏亲自拜访了不少经销商,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他们鼓劲。在他看来,德国人越来越理解中国市场,他们不再执拗地要求奔驰全球产品要始终如一,而会适当地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丰富产品的配置,对产品做必要的改动。李宏鹏说,北京奔驰很重视来自经销商、消费者的意见,奔驰的产品将为适应中国市场做更多改变。

    徐娣珍是浙江慈吉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也是余慈地区唯一的奔驰汽车4S经销商。她对奔驰的产品研究得十分透彻,甚至细化到座椅质地、排气管样式以及每个小配置。针对产品配置更改,她给北京奔驰提出很多意见,有些被采纳了。李宏鹏说:“奔驰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德国人对自己的产品要求近乎偏执,我们想更改一些配置,需要上报到德国总部,等那边研究决定。往往一个小配置的改动,就会拖延近半年时间。如今,这样的情况不再有了,决策力和执行力都有所提高。因为德国人明白,必须迅速融入中国市场,才能获得成功。”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此前中德双方对产品加长分歧很大。德国人认为,E级没必要加长,如果消费者需要更宽大的车,可以去买S级。“包括产品配置,德国人认为同一级别的产品,基本款不需要加天窗,想要天窗可以买贵一点的。但中国人不是这样,像奔驰这样的豪华车,没有天窗很难卖,而且必须是全景天窗才好卖。”李宏鹏说。

    这样的争执持续了两年,随着中国在奔驰全球地位中越来越重要,奔驰不再固执己见。国产奔驰新E级加长版的上市,被视为奔驰近年来顺应中国市场的最大举措。如今,奔驰的产品已经越来越贴近中国市场,而其销量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今年1~9月,奔驰在中国内地的销量超过101350辆,同比增幅达129%。其中,9月单月交付逾13940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14%。奔驰仅用9个月的时间便超越了全年销售10万辆的目标。

    徐娣珍一年前成功代理奔驰品牌,今年以来,她掌管的慈吉之星汽车有限公司已成功销售出1000多辆奔驰。作为整个浙江区域的优质经销商,慈吉之星的销售任务完成数量和速度均居该地区首位。徐娣珍说,她的秘诀在于两点,一是重点开拓集团客户、大客户;二是针对性的贴心服务。

    华东市场作为北京奔驰发展的重点市场,一直得到高度重视,而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浙江,自然成为奔驰品牌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包括李宏鹏在内的一些北京奔驰高层,几乎每个月都来这里考察。这次慈吉之星开发了50位奔驰C级的大客户,李宏鹏更是亲自前来捧场。值得一提的是,50位大客户主要为金融、教育、实业等行业的车主,其中还有慈溪中学的近20位教师。徐娣珍说:“在北京奔驰C级轿车的用户群中,律师、工程师、设计师和教师等高知人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虽然有不少企业家,但打工人口相对更多;而在慈溪,自己做老板的很多,平均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拥有自己的产业。”

    慈溪是一个县级市,属于不少汽车企业眼中的二三线市场,这样的市场能诞生如此多的奔驰车主,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徐娣珍分析,去年中国一线城市乘用车需求增长率为46.6%,二线为56.5%,三线为67.7%;从汽车市场份额来看,三线城市的份额去年已经达到29.3%,今年上半年超过了30%,但一线城市的份额从三年前的35.7%下降到去年的30.8%,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在做慈吉之星之前,我没有做过整车销售行业,在我第一次有勇气踏入这个领域时,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和他的团队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他亲自参与了慈吉之星的建设过程。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北京奔驰其他高层领导也几次来到慈溪支持我们的各项活动。”徐娣珍说。

    今年,奔驰在华销量能达到12万辆,其中北京奔驰将贡献4.5万辆。据透露,奔驰的SUV车型GLK将有望在明年国产,目前正在做前期调研。摩根大通曾发布预测报告称,2015年,中国内地的豪华车销量将达到110万辆。如果奔驰在那一年实现30万辆目标,将占有中国豪华车市场超四分之一的销量。对于奔驰来说,在华赶超奥迪和宝马的时候到来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