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比武:送给职工的最大福利
在老工业区参观时,一辆蒸汽机火车头引起各地选手的兴趣。
选手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实际操作比赛中。
10月29日,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技能大赛决赛在沈阳落下帷幕。“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过程。”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廉丽君率队观摩本届大赛后说,技能工人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与效益。各类大赛比武激励了广大青年技能工人学技能、促发展的激情。
培训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廉丽君认为,企业对技能工人进行资金、物质等激励模式有一定的缺陷性,即奖金的数额终究有限,总会有花完的一天;物质奖励也会把使用价值消耗尽,唯有让青年技能工人多多参加学习、培训与比武,才是一种最大的福利,令他们终生受益。
大赛比武引领技能人才培养方向
北京代表队技术指导、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史宝会说,如果没有大赛的系统要求与引导,职业院校很多课程教学都是分阶段实施,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也是零散的。大赛比武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系统地串起来,引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史宝会讲述了身边学生的一个细节,即前两天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证书实际操作考试时问:“要不要做文档?”监考老师十分惊讶: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老师并没有要求这么做。学生并不是突发其问,而是因为他们参加过不同类别的技能大赛与比武,做文档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这给职业院校的老师上了生动一课。史宝会介绍,像计算机网络专业原来的操作系统、计算机原理、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等课程都是分散教学,单独在PC机、实验室实践、演练。现在老师、学生经常参加网络大赛比武后,把相关专业课程集成教学,学生分组实践建设一张综合性的局域网,涉及PC机终端、网络设备、布线与操作系统等综合“练兵”。
与部分省市代表队的技术指导进行交流后,广州工贸技师学院高建国老师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技校与技师学院是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但都面临一个共性的困惑,即缺乏具有企业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有工程经验的高学历老师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大多数老师仍然是跨出大学校门、步入职业院校校门从教,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成长方面存在缺陷。
通过调研分析,北京市教委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全市信息技术类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史宝会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负责把仿真工程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引入校园,调动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让师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接受一种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拿技能证书不是最重要的
上海新桥职业技术学校处在松江区五个工业园区的中心地带,周边企业送职工培训成为一种制度。学校培训企业在职职工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统一招生考试进来的学生人数。
“拿技能证书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解决实际困难。”该校教务科副科长杜振东说,企业职工学习的针对性更强,自己哪些问题不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支撑,都向老师一并提出来。
对于这种现象,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廉丽君科长有着深入的观察与思考。首先,从技能工人的角度来说,企业要尽量争取人人都有参加培训、比武的机会,这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础条件。
其次,要在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强化专业技能的针对性,注重教学与现场实际结合,走出传授过多公共管理知识的老套路。
第三,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与环境密切相关。选手参加单位、县市、省市与国家级各类大赛比武后,培训部门要总结分析,给技能人才指点迷津。
广东代表队的高建国说,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学历教育有所差异,除强调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职业素养,与人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
在这方面,上海新桥职业技术学校用减免三分之一培训费的刺激政策,吸引参加工作的校友回校培训。只要校友想进一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学校就提供足够的机会与平台。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以后,知道自己最缺什么,“回炉”补火的针对性非常强。
提高技能工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按常规晋级路径,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与高级技师,大概需要15年时间。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28岁的权海峰在两次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晋升为高级技师,享受副高级工程师的待遇,一举成为公司青年技能工人学习的榜样。
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职业鉴定站站长胡建军说,过去相关政策待遇落实不到位时,技能工人基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现在江汉石油管理局辖内,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分别享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的待遇,技能工人便主动地找机会学习、提高。
2004年从浙江新昌技校毕业的朱云辉,如今是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一名钳工老师。他3次出征国家级钳工技能比赛的底气,源自多年前在丽水学院与中日合资富日泰轴承有限公司的学习、拼搏。现在身怀绝技的朱老师决定,立足岗位为社会成批量培养技能人才。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团委书记夏建友认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一个浓厚的氛围,眼光不能光盯住大赛,参加比赛、比武的毕竟是少数选手。大批量技能工人除了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操练技能外,更需要一个取长补短的培训机会,切磋、交流技艺。
以经济待遇而言,盐城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的收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至今有50多名各级技能比赛的高手云集该校,形成一个技能人才“小高地”。夏建友说,学校与企业要留住各路高手,提高政治、经济待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提高技能工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广东某单位以提供房子、解决户口、编制、家属随迁等优越条件,引进盐城技师学院一名技能高手。这名选手不为所动,谢绝对方说:“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
本报沈阳10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