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东钱湖专版

“留洋小村姑”走出中国休闲之路

——专访浙江省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朱至珍
本报记者 崔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记者 贺达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0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这里天蓝蓝,这里风绵绵……”10月23日晚,夜色笼罩下的东钱湖畔,温柔静谧。为第二届中国湖泊休闲节忙碌了一天的朱至珍,在浙江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沙山度假村走廊上来回踱步,口中情不自禁地哼起“幸福水岸”的东钱湖主题歌,眼光流连处,是月夜下盈盈而动的东钱湖水。

    作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近10年的足并手足氐足,朱至珍像看护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对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投入了全部的心血,东钱湖的一草一木早已融心入怀。如今,令“湖主”朱至珍备感欣慰的是,他亲手装扮起来的这位“留过洋的小村姑”,已跻身国际知名湖泊之列,成为国际休闲湖泊中清雅秀丽、仪态万方的“名媛”,正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湖泊休闲科学发展之路。

    湖泊休闲旅游时代来了

    朱至珍身材高大、肤色黝黑,戴一副眼镜,颇具学者风度。面对记者,他坦率开放,“越是尖锐问题越能活跃思维”。说起如何与休闲结缘、对湖泊钟情,作为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副主席的他,脑子里装着一本厚厚的“至珍宝典”。

    印在“至珍宝典”扉页上的一行大字即是:中国迎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休闲旅游时代!

    一项研究认为,人均GDP达1200美元,老百姓开始有观光旅游需求,朱至珍笑称这时的旅游停留在“上山看屁股,下山看脑袋;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抽空撒撒尿”阶段。

    朱至珍是较早试水中国旅游市场的官员,浙江奉化溪口风景区开发、管理都经过他手。1997年,他任宁波市旅游局局长,那时中国的观光旅游刚刚兴起,一些场景回想起来令人哭笑不得。“当时杭州旅游业已经很发达了,而宁波人旅游这个几字还不大会写,许多人把旅游写成‘派’游。”买东西开发票,售货员把旅游公司写成了“炼油公司”。

    这些经历令朱至珍体会颇深:“由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再到度假旅游,这3个阶段是旅游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联。”

    “达到3000美元,旅游需求就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跨越,达到6000美元,就会从休闲旅游向度假旅游跨越。”这3个阶段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是:观光旅游阶段是站着看,眼睛高度在1.6米左右;休闲旅游是坐下来,眼睛高度在1米左右;度假旅游阶段要躺下来,眼睛高度在0.5米左右。

    中国去年人均GDP为3600美元,浙江为6000美元,而宁波、杭州、上海等发达城市已经达1万美元以上。朱至珍敏锐地意识到,这标志着中国开始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跨越。正是基于这种对旅游休闲规律的前瞻性认识与把握,让朱至珍将眼光投向了待字闺中、不施粉黛的东钱湖。

    东钱湖是浙江省内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面面积20平方公里,堪比3个西湖,环湖岸线45公里,八十一岭环抱、七十二溪流注,三十六村错落。这里古文化荟萃,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小普陀的慈孝传统、南宋石刻的厚重……由此,一个生态、文化、休闲、幸福的东钱湖开发规划渐成思路。

    截至目前,东钱湖开发9年来已投入资金270亿元。面对记者对这笔巨大投资的疑问,朱至珍坦诚作答:除了210亿元左右企业投资外,政府60亿元的投资“都投资到空气和水里了”。9年前,东钱湖湖水质量总体五类、局部六类,“局部水域马上就要发臭”。去年实施的东钱湖清淤工程总投资近6亿元。现在,总体三类、局部二类,意味着“部分湖水可以喝了”,消失了30年的小银鱼也游回了东钱湖。

    朱至珍认为,环境、基础设施等民生投资要舍得投入、超前投入。“政府投资要算民生账、品质账、长远账,给游人营造休闲化、人性化的设施与享受,是无价的。”

    9年来,东钱湖已建立了较为超前、富有特色、覆盖全面的规划体系,拉开了基础设施建设框架,休闲旅游效益已开始显现。今年1~10月份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60%%以上。

    让朱至珍欣喜的是,每到假期有越来越多的自驾车游客来东钱湖,车上还放着自行车。“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自驾车游客达15万人次。

    “留洋小村姑”的蜕变之路

    “西子风韵、太湖气魄”,郭沫若对东钱湖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朱至珍坦言:“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一位婀娜多姿的大家闺秀,东钱湖只能算是一位小村姑。”经过几年潜心打造,分管旅游的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调研东钱湖后感叹道:“你这个‘村姑’不得了,这是留洋回来的‘村姑’!”

    这句评价让朱至珍备感珍贵,这说明他们几年来对东钱湖整体规划与打磨的匠心没有打水漂。“我想通过东钱湖的实践告诉世人,中国应该怎样发展具有东方特色的湖泊休闲产业。”

    朱至珍对这位“留过洋的村姑”的变化之路如数家珍:东钱湖是财富与智慧的象征、产品与产业相伴、休闲与幸福共生、本土与国际相融。

    春秋时期的范蠡灭吴有功、贩陶致富,最后携西施归隐东钱湖畔,进退自如、忧乐两宜,创造了东方财富、智慧、事业、爱情“全丰收”的最佳案例,范蠡西施的故事已成为东钱湖的文化积淀。

    朱至珍说,“当今时代,都市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速,而湖泊却穿越千年依然静美,是都市人逃离喧嚣、放逐心灵的上上之选。”如今,中国人开始用智慧创造财富、用休闲承载幸福,因此,两届中国湖泊休闲节都打上了“湖泊休闲”与“东方财智文化”的烙印。

    走在东钱湖畔,湖水清悠,绿意盎然,一条红色的塑胶自行车道环湖铺展。打造一流的国家级生态型旅游度假区,对东钱湖而言一直是一条清晰而鲜明的方向。“这一生态建设工程将涉及湖水、山体、园林、大气等方方面面。到2015年,东钱湖的森林碳汇将达100万吨,每年向宁波贡献碳汇70万吨以上,东钱湖水城将被设计成一个完全的低碳新城。”朱至珍信心满满。

    每逢周末,东钱湖边,单车亲子行、绿色快乐骑行、游人徒步行构成流动的风景线,低碳、休闲、乐活也成为人们自觉、愉悦的选择。

    “湖泊休闲,幸福水岸”是东钱湖的金字招牌。由于首次在中国提出湖泊休闲概念,朱至珍被誉为“中国湖泊休闲第一人”。谈及休闲文化他津津乐道:“休闲的范畴很广,但湖泊休闲与城市休闲最大的不同就是更生态、更清幽,湖泊像一只‘眼睛’,休闲是一扇‘窗’,启迪人们思索怎样的人生才是完美,怎样的环境才是自然,怎样的社会才是和谐。”朱至珍言语间充满哲思色彩。

    谈到本土与国际,朱至珍认为,湖泊休闲是相对于西方的海滨休闲而言的,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东方人喜欢内敛、含蓄的气质和行为方式,就像湖泊一样。”为此,东钱湖一方面立足本土特色,以东方财智文化为统领,将龙舟文化、南宋文化、茶文化等做精做细,另一方面要走国际化道路,放眼世界,用国际休闲湖泊标准衡量与自我要求、自我提升。

    4个维度描画未来湖泊休闲图景

    “银河舒广袖,圣水落明州。翠湖依山偎柳,茶香漫波头。”(摘自徐文新《水调歌头·东钱湖》)如今,游人漫步东钱湖,总能触景生情,引发无限情思。

    有人问朱至珍:东钱湖什么时候能成为耀眼的东方之珠?朱至珍恰恰认为东钱湖,包括中国湖泊休闲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东钱湖一下子开发完了,那肯定是干错了!”

    朱至珍用4个维度来描画未来湖泊休闲旅游业的图景:湖泊休闲是生态化、人文化、国际化、产业化的。而东钱湖这个昔日的“小村姑”有了更大梦想空间:建造国家级生态型旅游度假区、长三角著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基地和国际性的高端总部经济基地。

    当前,东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框架已逐步成型,下一步要完成一次华丽转身,向“两个转轨”迈进,即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与旅游功能性项目建设并重转轨、从观光型产品开发为主向与休闲度假型产品开发并重转轨。

    在他看来,中国的湖泊休闲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休闲旅游产品少,产品开发力度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多人在观念和认识上还没到位。以东钱湖为例,湖区7万人口中有4万是农民,要保持农民的本土文化,但要让农民兄弟跟上休闲时代的步伐,来迎接大批休闲游客,这个跨度很大。”目前已有宁波、上海、台湾1000多户游客在东钱湖周边认种了土地。

    一天,朱至珍在自己认种的土地上耕作时,一位农民走过来对他说:“这个丝瓜可以摘了,那个老丝瓜你留着,以后剥掉皮可以洗碗的。”这些普通的话却让朱至珍欣喜地意识到,农民与休闲旅游相融的时代不远了。

    说到底什么是休闲?“休闲不是让大家动起来,而是让大家定下来!来东钱湖换换脑、洗洗肺、发发呆吧!”朱至珍朗声一笑,带着孩童般的纯真。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