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共青视点

青岛: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年一种生活方式

特约通讯员 匡国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0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那一刻的光荣和自豪,卢明明至今难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闭幕式领奖台上,曾参与奥帆赛、青岛国际海洋节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她,代表数以千计的志愿者上台领取志愿服务奖牌。她说:“当志愿者让我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经验和见识,也为社会作了一点点贡献。当然也考验了我们新青年的肩膀是不是能承担。”

    青岛奥帆赛共发动2760名赛会志愿者、1000名城市志愿者、1万名社会志愿者。在奥帆赛残奥帆赛志愿者工作的基础上,团青岛市委借势而上,已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工作保障体系,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常态化:公益项目传承奥运精神

    2009年3月,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首次大规模、整体性地向媒体和社会进行志愿服务公益项目推介,共推出首批129个城市志愿服务公益项目,涉及文化、卫生、教育、环保、交通、语言、法律、关爱、技术、特色等10个领域,近万个志愿者服务岗位。

    2010年,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以“志愿青岛、缤纷四季”为主题,进一步围绕城市文明、社会和谐、民生救助等领域,开发了200余项公休日志愿服务项目,围绕“多彩春日”、“清凉夏日”、“丰硕秋日”、“温暖冬日”四季主题,平均每季开展活动50余个大项。此外,团市委还启动了志愿服务公益邀请与公益申请,志愿服务项目在青岛共青团网站的首页公布。

    目前,“三心敬老”、“健康彩虹”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成为展现青岛文明和谐的新窗口,“我为创城出份力”、“我做文明行路人”、“爱心护航”、“关爱新市民子女”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成为展现青岛文明、和谐形象的新窗口。志愿服务公益联盟整合了全市40多家志愿服务团队。公益联盟不仅积极扶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也为各类民间志愿团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专业化:专业志愿者增添新活力

    统一的黑西服、白衬衣,标准的微笑,流利的外语……在2010年4月28日开幕的中国·青岛国际新能源论坛暨中德企业合作发展峰会上,63名外事志愿者忙碌在接待、签到、礼宾、翻译等不同岗位上,赢得了工作人员和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成为会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团市委从8500位报名者中通过层层筛选和面试,共选拔出包括英、法、日、俄、德、韩6个语种的150余名外事志愿者。这是山东省首支外事志愿者服务队。从组建至今,他们一直活跃在青岛的重大外事活动服务现场。无论是中美中老年排球友谊赛、还是首届奥帆城市市长暨国际帆船运动高峰论坛等活动,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青岛市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团市委就建立一支可持续性发展的外事服务志愿者队伍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确定建立‘外事服务志愿者人才库’的方案。该方案的特点在于将外事志愿者人才的主要力量依托于重点高校本科二、三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化‘流动性’为‘可持续’性,定期对人才库进行补充和更新,有效解决了人员只‘流’难‘续’的问题。”团市委书记陈飞介绍说,外事服务志愿者人才库建立起来以后,各高校将成为外事服务基地,打造一个“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基地+外事服务项目”的全新志愿服务模式。

    随着今年的外事、礼宾、应急宣教志愿者服务队的相继成立,青岛市志愿服务工作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亮点,那就是借助专业化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提供志愿服务。

    国际化:打开志愿服务事业视野

    多年来,团市委通过招募外籍志愿者参与服务、成立青岛市外籍志愿者服务团、启动海外志愿者交流营等工作,充分挖掘国际志愿服务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

    除了接待来青岛的国际友人,团市委与国际志愿者组织还建立定期的交流互访机制。自2007年5月以来,团市委启动奥帆赛海外志愿者交流营活动,共有阿联酋、韩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澳门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海外志愿者参与了交流营活动。

    2008年11月,应青岛的友好城市美国长滩市和加拿大列治文市邀请,以团市委书记、市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陈飞为团长的青岛青年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这两个友好城市。此次出访开启了青岛市以志愿者工作为主题、以友好城市为平台的青年外事交流的新途径和新渠道。

    团市委坚持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开展以志愿家庭为支持,以城市公益服务、文化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实现了国内国外志愿信息共享和经验互通,打开了青岛志愿服务事业的国际视野。团市委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正在积极申请团中央的援外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专业志愿者到国外开展交流服务活动。

    特色化:打造青岛的又一张名片

    2009年,青岛又迎来了全运会的大型赛事。是全盘继承奥运经验,将原有的志愿者组织管理方式复制?还是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打造全运会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模式?这是摆在青岛志愿者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在全运会青岛赛区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团市委提出并确定了“馆校对接”志愿服务模式。“馆校对接”的志愿服务模式为每个场馆选择一个高校,赛会志愿者主要从对接院校当中选拔。以“区域相近,专业职能相近”作为“馆校对接”最基本的原则,青岛市8所高校参与其中。

    随着比赛的展开,“馆校对接”模式得到了成功检验。在长达8个月的服务周期里,5561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5.7万个小时、52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中国蓝色经济高峰论坛等多项重要节庆活动中,团市委也按照“馆校对接”的工作模式,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一起,组织具有专业知识、服务技能高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赛事、会议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一站式”的高标准志愿服务。

    “围绕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这是给我们提出的一道常做常新的课题。团市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团组织服务志愿者的新模式。”团市委副书记赵发海说。

    2008年5月29日,《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中对志愿者的指导机构、服务队伍、招募培训、权益保障、激励表彰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标志着青岛志愿服务事业迈进了规范化发展、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依托奥帆赛、十一运形成的工作局面,团市委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为主体、以驻青岛高校大学生群体为骨干、以民间志愿团体为补充”的工作框架,统筹体制内外两种资源,为全市志愿事业的长远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队伍达44.5万人,各类志愿者队伍达11758支,基层志愿者服务站点达2301个,民间志愿者团队40余个。全市以青年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式的具有青岛特色的志愿服务格局已经形成。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