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来自央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报道

送“嫦娥”上天的青春主力军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崔玉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0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这是一支创造了“嫦娥”、“神七”等航天壮举的主力研发部队,他们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这支部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在这支部队中,年轻人占据半壁江山,仅“80后”的副主任设计师就有很多。航天事业的光环成就了这些年轻人,但光环背后,常常是不为人知的压力和困难。而对于这个成立于1999年的中央企业来说,任务的艰巨、面临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曾经在全院年轻人中开展过一场讨论:我们距离国际一流航天企业有多远?这一讨论,是由院团委组织策划的。

    2006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天科党组【2006】15号),要求建立健全“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的长效机制,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构建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中央企业团工委进一步明确了央企共青团的工作方向。“团组织要成为企业管理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就是要打关键仗,就是要提高对企业中心工作的贡献力。”航天科技集团团委书记王朝晖给自己所在的组织提出了挑战目标。

    这是一群勇于打硬仗的年轻人

    佟艳艳,一个29岁的设计师,“前不久连续进行了二十几天的跑车试验,到最后一天,上午开完评审会,下午就进了医院。”佟艳艳早已感觉身体不适,但她怕因为自己而影响到整个试验的进度,因此毅然坚持到实验结束。没想到被检查出患有心肌炎,当晚病情恶化,进行了紧急抢救,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在ICU里一直观察治疗了3天才度过危险期。佟艳艳所在单位的团委书记王立说起这件事,还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

    佟艳艳所在的定位定向瞄准产品研制中心车载定位定向专业研制队伍,共有23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就有20人。队伍研制覆盖了室内的各个型号,型号任务繁多、研制时间短、攻关课题难。

    车载导航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型号必须要进行跑车试验,验证各项参数指标。跑车试验的路线一般是在海拔落差800米、总长20公里的山间公路进行,路线蜿蜒曲折、坡度变化剧烈。一次试验往往要连续跑上四五个小时,每天都要进行两三次试验。为了确保进度,队员们白天跑车提取数据,晚上回来处理试验数据、编写试验报告、做第二天的试验准备,每天最多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同样是巾帼不让须眉。俞进这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里的第一位女飞船工程师,扮演的则是模拟航天员的角色。

    1992年1月,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案的敲定,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随即成立,负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和空间试验室的技术总体工作。俞进加入了这个年轻的团队。

    因测试需要,返回舱侧壁和大底处于拉开状态,进出舱门的脚踏板与座椅的距离加大,而俞进个头小,每一次进出舱都很费劲儿,刚开始身上经常磕出淤青。为克服这个困难,她每天做20个俯卧撑。由于舱内操作条件有限,要完成测试工作,她在舱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也不能上洗手间,有时她干脆就一整天都不喝水。

    “神舟”七号飞行试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第一步,相比“神舟”六号任务,“神舟”七号飞船的技术状态变化达200项之多。面对众多技术更改项目,载人航天总体研究室负责“神舟”七号飞船总体设计工作的年轻团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陈晓光2003年来到航天大家庭,在短短5年里,他就迅速成长为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航天员出舱时的话音通信、图像传输都由他负责。“神舟”七号飞船项目组的人都戏称陈晓光为“陈三多”。为了做好工作,陈晓光从2006年飞船研制直至“神舟”七号发射,几乎没有休过完整的周末,每天下班他都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父亲病逝,他只请了3天假……

    目前,在整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6.3万余人,占集团公司在岗职工总数的52.3%以上。其中,很多青年已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骨干,在火箭、卫星、飞船研制工作中,45岁以下正副总指挥、正副总体设计师占62.4%,飞船系统100多名正副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38岁。

    共青团工作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1980年出生的孟林智现在已经是“嫦娥二号”总体主任设计师,早在2005年,他就被破格聘为工程师,担任“嫦娥一号”的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嫦娥一号”任务的难度很多业内人士和普通大众都有所耳闻,而掌握着全局的深空探测室则是在2003年刚刚成立的,在这个室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70%。这对于当年才23岁的孟林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像孟林智这样的“80后”,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各年龄段中员工最为密集的群体,一大批青年员工已经或正在成为集团公司技术研发、型号研制、经营管理、服务保障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今年,集团公司团委以空间技术研究院为试点,针对4775名“80后”青年开展调研。这份《关于“80后”青年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在集团公司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份1.8万字的报告指出,“80后”青年崇尚“事业与生活兼顾”的职业观,但职业生涯有待清晰和规划;质量意识较强,但在吃透技术和责任心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愿望较强,但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能够清醒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迫切希望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成长环境的改善;工作压力较大,但心态较为平和。

    当调研报告呈报到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开民、院长杨保华案头时,得到了这样的批复:“工作做得很好,提供了很多信息”,“请印发每位院领导”。

    在这份报告中,团委明确提出了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对策和建议,其中有些方面,团组织正在践行。

    “针对青年群体深入调研,把握规律。”集团团委书记王朝晖认为,这是团组织直接切入企业管理链条的重要一环。

    报告显示,航天战线的年轻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成长成才,也正是任务的艰巨成就了孟林智如此快的成长速度。“2000年之前,很多老同志干了一辈子才发了一颗星。”从2001年到2007年,孟林智就参与发射了3颗星。“现在刚入室的年轻人的压力比我那时候更大了,没办法,任务都在等着。”孟林智说。

    打关键仗要有硬标准

    中秋之前,当身在靶场的陶秀华看到自己两岁女儿的一段视频时,非常激动。在靶场执行任务的年轻人,经常会收到这种意外的礼物。因为任务需要,他们常常在靶场一待就是几个月。各有关单位团委按照集团公司团委的统一部署,以多种形式服务青年,为青年解除后顾之忧。其中,空间技术研究院团委坚持为青年试验队员的子女拍摄视频,将宝宝在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制作成DVD送到靶场,有些年轻人当场感动得泪流满面……

    服务好青年的实际需求,就是团委深度介入企业管理链条的切入点。但是,打关键仗就是要有硬标准。

    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例,基层共青团工作每季度都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底各单位的精神文明考核成绩直接挂钩;各单位团委书记还能够参加院党校厂、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截至目前,共有27名团委书记参加了5期院厂、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今年,院属各单位均已实现了35岁以下青年人均活动经费200元的标准。

    团委要打关键仗,必须要有这样的底气。

    该院团委的创新基金现在在青年和院领导中非常出名。从事本岗位工作5年以下的35岁之内的青年都可以申报创新课题,通过评审的课题,每项可以拿到5万元的资助。从去年8月1日到今年7月底,已有11个课题参加了申报。

    如今,在火箭系统总体设计部,团委会经常邀请总师级专家给青年面授机宜;在团委的努力下,部里的领导走到基层与每一名青年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为了应对高密度火箭发射,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应对最繁琐却是非常关键的数据录入工作。

    在火箭总装厂,从节能减排创意奖到团支部基层特色奖,各种平台推出了很多在基层和一线工作的年轻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