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周刊

大学生姜糖店取名“扬八怪”

董鑫 李办 本报记者 李润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0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本刊今年5月31日刊登了一则图片新闻,说的是大学生汤虎和同学在江苏扬州东关街开了一家姜糖店的事,半年之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回访,发现他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目前在东关街已经有了3家店面。

    “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打扫店面、收拾店铺,准备制作芡实糕的材料……”连续几个月来,从扬州大学旅游与烹饪学院毕业的汤虎、王莹、方秀兰度过了一段“累并快乐着”的生活。“扬州很多人都知道,有3个大学生在东关街开了3家名叫‘扬八怪’的连锁店。”王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姜糖店开张后,生意一直都很火爆。国庆节期间,古色古香的东关街上游人如织,他们的姜糖店也异常火爆,“我每天要忙到后半夜,凌晨3点就要起床工作,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4个小时,就是这样还常常有很多外地游客买不到芡实糕”。

    传统姜糖的口味只有浓姜、淡姜两种,他们在这两种口味的基础上,又开发出清香、红枣、花生、葵花子、黑芝麻、白芝麻6种口味,这也是他们能够在东关街店铺林立、同质化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创新的源泉竟然源于他的一次“贪玩”。2006年汤虎刚到扬州时,他就喜欢在东关街玩。偶然一次机会,他遇到一位做手工姜糖的老大爷,并跟其学会这门手艺。“当时老大爷是不肯教我的,他觉得这是糊口的本领,但是禁不住我的一番‘软磨硬泡’,老大爷最后还是收下了我这个徒弟。”

    刚走出校门,短时间内连锁扩张,奥秘何在?汤虎、王莹、方秀兰一致认为,他们选择冷门——即将失传的姜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应。半年前,他们注意到,数百年来,扬州的姜糖小摊一直是一道亲切的民俗风景,著名的《扬州画舫录》中,就有郑板桥与姜糖典故的专门记载。只是由于缺乏传人,姜糖在扬州已消失10多年了,成为巨大的市场空白点。他们把姜糖命名为“扬八怪”,既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便于记忆,同时,他们在原有姜糖两种口味的基础上开发出其他6种口味,每一种口味代表“扬州八怪”中的“一怪”。

    “坚持很重要!”汤虎告诉记者,这一路走来遇到很多挫折,这当中离不开两个字:坚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