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地上 仰拍蓝天
卢为薇(右)和她的朋友范涛
单看这些照片,几乎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图像。人躲在照片的一角,可能缺了鞋子、裤子甚至手。其拍摄手法就像第一次端起相机,手足无措到把大半个人落在镜头外。
然而,只要把这些照片一一排开,照片的主角蓝天就能浮现出来。那是深深浅浅的蓝:宝石蓝、湖蓝、湛蓝、孔雀蓝、灰蓝……没有一种蓝是相同的。再仔细看,每张照片上都有一个路牌,每个人都戴着同一款墨镜,每张照片右下角都标有日期。
这是一场精心的策划。
决定拍摄“北京蓝天视觉日记”之前,卢为薇和她的朋友范涛想过很多种方案,比如拍摄自己戴着防毒面具走在滚滚车流中,或拍摄垃圾围城等“一眼看上去就很震撼的照片”。可是,这个喜欢在短发上别蓝色蝴蝶发卡的女孩,坚持要以“快乐、温馨”的环保画面打动别人。最后,她决心拍摄北京的蓝天,那是她在欧美生活10多年仍然忘不掉的小时候的记忆。
她的目的简单极了,就是希望多一些人,哪怕多一个人“从此多看几眼蓝天”。
他们没有用专业的高端设备,而是从亲戚家要了四五个旧傻瓜胶片相机。她说:“既然做环保,就朴素到底。”
拍摄的方法是守株待兔,北京的任何一个路牌都是他们的拍摄对象:东直门外大街、车公庄大街、慈云寺、豆瓣胡同……有时,两人随意坐上一趟开往郊区的公交车,最后一站下车,守在路牌旁等人。
阴霾天时,她的镜头里只有天空和路牌,没有人。蓝天时,她才会拍人。只要连着阴几天,她就向家人唠叨:“好几天没拍人了!”在她所拍摄的365张照片中,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现蓝色。
拍人时,她会提供唯一的道具——特工戴的那种酷酷的大墨镜,镜片是水银特制的反光镜片,能反射蓝天、白云。“照片可以造假,可墨镜反射的世界不可能造假”。
照片里的人们看起来都很高兴。蓝天下,他们的笑容呈各种度数的锐角、钝角,有的老人甚至露出牙床和假牙。大家神态各异。有的做飞翔状、有的做出v字,有的拿手比画兔子耳朵,有的手指蓝天一副“指点江山”的气派,有个时髦姑娘在吃山楂冰棍,还有位大妈抱着自己的宠物狗,脸笑得像个括号。
这些人,有环卫工人、农民工、学生、老人、白领,有各种肤色、各种民族……有的在北京待了几十年,有的刚从火车站出来,第一次看到北京的蓝天。
有时候拍着拍着,一些路人会停下来凑热闹,大家东一句西一句,从天气说到国事、家事,最后一群陌生人干脆坐在马路牙子上聊开了。每每出现这样的小高潮,卢为薇就高兴地悄悄溜掉。
“那真是个好天气!”她的语气像极了法国姑娘“天使爱美丽”。
当然,他们也常常被拒绝。有时候等上两个小时也抓不住一个人。有人把他们当推销保险的,见了就躲,还有人拒绝的理由是“为什么拍我,我又不漂亮”。
拒绝最多的是20岁到40岁,看起来有良好教育的人,“他们与别人的心理距离最远”。最挫败的地方是北京CBD核心区,他们常常刚张嘴,就被路人丢下一句“对不起,我很忙”。
“这个地带的人决定了很多重要的事,可这些精英忙得连抬头看一眼蓝天的时间和心情都没有。”卢为薇委屈地嘟囔。
她也曾是那个人群中的一员。她曾在美国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工作,每天与数十亿美元的项目打交道,可她觉得那些大数字太抽象了。她辞职回国,想亲力亲为一些“很小、很快乐、能改变别人的事”。拍蓝天就是这样一件“小事”。
这个坚持不了减肥,却坚持了一年拍摄蓝天的姑娘,打动了很多人。他们一年拍摄的180个蓝天,比官方统计结果少了105个。有人称他们“环保斗士”,说这是“美丽的民意”,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可他们压根儿没想闹这么大动静,卢为薇称自己一点儿也不想跟政府对着干,只是觉得“幸福感来源于抬头的一瞬间,而不是官方的指标”。
如今,被朋友们视为“外星人”,时常冒出奇思妙想的卢为薇,正在计划把这365张照片全部展出。她希望180张蓝天照片的主人公都能来参加。
所有照片里,最后一张是特别的。那是个阴天,原本不该拍人,卢为薇坚持找到一个小男孩。为了拍到天空,她几乎趴在地上仰拍,镜头里的孩子笑容灿烂。照片的右下角写着:2010年5月31日。
“这是一个光明的结尾!”卢为薇早想好了这样拍,从她去年特意挑选六一儿童节开工的那一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