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我国演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收入3年增1.62倍

但12年来艺术表演团体经费自给率不足40%,亟待培养潜在消费者
韩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1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5月21日,江苏南通,大型交响音乐史诗《东方慧光》献演江苏南通,深受当地观众好评。黄哲摄(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演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数达49万场,观众人数4.61亿人次,演出收入约为11亿元(演出收入指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的收入情况);2007年开始,演出场数、观众人数和演出收入迅速增加。2009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数达120.1万场次,国内演出观众人数8.17亿人次,演出收入28.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45倍、77.2%和1.62倍。

    如今,在国内演出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内容丰富、贴近现实的文化产品,有的产品和演出机构还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据悉,话剧《恋爱的犀牛》公演了11年,上演了四个版本,而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更是轰动全国;刘老根大舞台和德云社等市场化演出机构,也吸引了众多观众。

    据《中国文化报》今年2月3日报道,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票价与2008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2009年,北京市的演出场次、观众人次和票房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61家主要营业性演出场所(不含100座以下的小剧场)共演出16397场,观众达1167万人次,演出收入近9.33亿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3.9%、44%和48.8%。

    然而,看似繁荣的演出市场背后,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专家指出,当前国内的文化演出精品寥寥,假唱现象严重,观众的自觉消费意识也有待提高。其中,演出市场中存在的售票环节不规范,大量赠票现象和“黄牛票”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据媒体报道,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演出的赠票比例高达30%。大量“黄牛”从中看到了“商机”,低价收票,低价甩卖。部分有实力的“黄牛”还会大量收购受欢迎的演出票,并高价抛售。这些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演出市场秩序,还严重损害了观众的利益,打击了观众对市场的信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整顿和规范演出市场,但公款购票用于个人消费,以及制贩假票、倒卖演出门票等现象在部分地方依然存在,需要有关方面加强整治力度。

    另有专家认为,中国演出市场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大量赠票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演出市场整体上仍未走出不景气的氛围。

    据了解,一些演出商花费几百万元排练出的剧目,遭遇卖票难的困境,有时甚至面临一场演出只卖出几张票的尴尬。但为了赢得上座率或收回成本,演出商最后不得不赠票或低价甩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演出团体市场化程度不高,上映剧目或是吸引力不足或是推广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演出市场的潜在消费者,还没有被进一步挖掘和培育起来。

    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显示,1995年和1996年,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费自给率,分别为40.3%和62.4%,而1997年至2008年的经费自给率不升反降,均在40%以下。不少演出团体仍需国家财政拨款支持。

    有专家表示,像传统戏剧等艺术商品有其特殊性,不能仅仅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传统的长远发展。因此演出商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演出市场的繁荣需要政府、企业、演出团体、社会大众和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需要以自觉消费的观众市场作为基础。演出商还应制作出更多高水准的原创剧目,在这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引导市场提供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产品,扩大观众规模。同时,演出商应注重培养知识产权和品牌意识,依靠更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管理人才来经营自己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今年10月,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大剧院现在每年票房收入约有2.8亿元,好一些的年份有3亿元。3年来,累计接待观众380多万人次,大剧院的上座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国内商业演出的赠票比例非常大,但国家大剧院的票房80%靠零售市场支撑,主要是靠优秀的剧目吸引大家。

    在今年9月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上,中国演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自刚指出,演出市场要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还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无论是演出联盟还是演出院线,在加强信息沟通、促进项目推广、降低演出成本和规避演出风险等方面,都不失为有效的合作模式。院线和联盟可以互为依托,彼此借势,分享资源。但目前这两种模式尚未能磨合出更优化的组合,生成更良性的机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