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馆的“双赢”之道
在以“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人文观光、会展和节庆中,孙中山纪念馆的规划和运营,无疑处于产业发展最核心的环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纪念馆、广东中山市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均对公众免费开放,规划建设紧贴历史渊源和审美旨趣,前者以悼情为基调,后者以乡情为主脉。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已入肝癌晚期危境,他在遗嘱上签字,嘱咐汪精卫道:“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孙中山的临终嘱咐,让南京的中山纪念馆格外突出了肃穆悼念的基调。中山纪念馆整体风貌大气凝重、简约得体,特别是二层,仿照法国卢浮宫风格,辟为西洋油画画廊,主题是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种画廊全景的方式在国内非常罕见。
画廊的部分画作反映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比如从描述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的油画中看到,总统府内灯火通明,表明这个典礼是在夜晚进行的。在夜晚举行重大国礼,古往今来很少见,原因何在?原来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孙中山才从上海出发,17时方抵达南京下关车站。此时,车站又举行四五万人规模的欢迎仪式,南京各炮台、军舰均鸣放礼炮二十一响。仪式结束后,孙中山换乘城内小火车到清督署车站,再换乘元首马车至总统府,一路之上,人山人海,前行缓慢,至晚上22时,就任大典方才举行。由于深夜,加之当时摄影记者没有镁光设备,孙中山就职大典没有留下照片资料。
三楼馆藏孙中山生平的图片文物,其文物和观赏价值很高,个别珍品还十分有趣。比如,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出错”结婚誓约书,孙中山署名并印章,而妻子名字处写着宋庆琳,无印章,个中原因众说纷纭。后来,宋庆龄亲自鉴定该婚书为正品,解释说,自己由于行程匆忙,个人印章并未随身,而“琳”字为笔误。
广东中山市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则风格迥异,整体风格磅礴大气,又不失亲切,格外突出孙中山的乡情、亲情。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该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乡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石头仔”。馆中不仅着力展现石头仔的童年生活,还特别展示孙氏的家族图谱,用以彰显本地民俗文化。
翠亨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科技手段丰富,充分体现了光电技术的独特魅力。比如,展示孙中山亲定的全国铁路规划,就采用光电沙盘模型的方式,将孙中山当年规划的一条条铁路线,在中国地图沙盘上用荧光灯链显示,特别是青藏铁路,笔者看到当年为中山先生规划,今日变成现实,感慨之情难以言表。馆内展区辽阔,与参观者互动性很强。
南京馆重缅怀追思之情,翠亨馆重乡情亲切之念,伟人的千秋终始,贯穿一体,全景展现。我认为这两个馆对于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有四处可供借鉴之处:其一,馆藏规划和整体风格宜特色化,更宜紧紧扎根于地域特色,打“地方牌”,不必贪求“大而全”;其二,要打差异化的情感牌,乡情、悼情、感恩之情等要精准化区别,结合地方史实,加以充分弘扬,做到“有情有义”,以情动人;其三,布展规划要优先坚持艺术审美的原则,如南京馆的画廊设计;其四,依托于成熟的旅游景区,可以免门票,从而充分体现其核文化价值功能。不要把博物馆(纪念馆)与周边文化环境割裂开来,更不要异地孤立设馆,馆舍日常运营才有坚实的经济保障。
“地方文化+差异化情感主调+艺术创造力+景区依托”,此为博物馆(纪念馆)当下取得规划和运营的“双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