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别再拿“给力”阐发微言大义了

薛克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1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最近,多家媒体关注11月10日《人民日报》文章使用“给力”这件事,网上网下议论颇多,但有点错乱。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该篇报道的标题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题则是“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主要以上面三个方面为经验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文章正文中没有提到“给力”一词。

    在我看来,不少论者和读者妄加揣测,不究“给力”在此处的意义,就穿凿附会,自说自话开来。比如,有论者撰文《“标题给力”隐喻着“给力的时代”》(11月12日《南方都市报》)指出:标题“给力”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关键在于,“给力”的媒体是中央党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这与它的舆论使命和话语地位有关。因此这个横空出世的新闻标题一时间就非常“给力”,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这位作者还说什么“公权力高高在上严肃教化民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还有论者认为“给力”是网络热词,是对僵化文风的消解,所谓“网络热词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语文的一大步。”

    这样的阐述不无道理,但夸饰拔高,表现出论者的浮躁心态。重要的问题是,此“给力”为彼“给力”乎?这个答案的权威的回答者,当然是《人民日报》的相关编者或报道作者。这里,笔者愿作一番评说,并希望人们别再拿所谓“给力”阐发微言大义了。

    其实,联系语境,不难看出,这里的“给力”是一个动宾词组,乃发出力量之意。该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江苏给力于“文化强省”建设,换言之,即:(这些年来)江苏着力打造“文化强省”。通篇报道,说的就是这个事。

    至于网络语言“给力”,则绝非此意,正如有关报道已经指出的,其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不妨想一想,倘若《人民日报》上述报道的所谓“给力”作此理解,那么,“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不就成了一个明显的病句吗?有人说,《人民日报》对网络语言运用得还嫌生疏,《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应该是《江苏搞文化强省好给力!》,或许不假。

    也许,笔者孤陋寡闻,在日常交流时,我就未听到有人这使用网络语言“给力”的。当然,网络语言用好了,也颇有韵味。比如:人们用“蒜(算)你狠”、“豆(逗)你玩”等,讽刺、挖苦物价飞涨问题,抱怨市场无序现象,就很不错。但对网络语言不可盲目推崇和褒扬,正式行文时,不可背离语法乱扯。

    毫无疑问,我们应有锐利的眼光考量和评判新闻。如果评论是基于误读的报道之上,那么,所谓探察和揭示新闻所蕴涵的意义与价值云云,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