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军机”复飞记
然而,就在不到20天前,无论是空军的装备部门,还是要驾驶它们飞过珠海机场上空的空军飞行员们,心里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让这些“爷爷级”的功勋飞机飞起来。
“老飞机凝聚着人民空军的历史和传统。”空军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潘治说。利用老飞机进行飞行表演,是国际航展上常见的项目。柏林航展上飞行的二战老飞机甚至还是木制的。第8届珠海航展前夕,空军首长作出组织珍贵老飞机参加飞行表演的决定。
最后获选的4型功勋老飞机,是初教-5、米格-15比斯、歼教-5和歼-6。“选择初教-5是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型国产飞机。”潘治说。米格-15比斯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歼教-5有“飞行员摇篮”的美誉,如今在飞的绝大多数空军飞行员都是由其培养出来的。
复飞歼-6似乎更容易一些,这种在中国空军服役近半个世纪、拥有卓著战功的飞机今年才刚刚退出空军编制序列。47岁的空军飞行员郭连功驾驶着一架状态良好的歼-6飞机,航展开幕前两天空转来到珠海机场。
24年前,在作战部队服役时他曾飞过歼-6,转入试飞部队后一直试飞更先进的3代战机。“我们是老朋友了,它是永远的功臣。”站在这架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前,郭连功充满感情地说。
空军最后一批在用歼教-5飞机于2009年2月停飞,它们装备于上世纪60年代。这种性能优异的高级教练机有着“空中小毛驴”的赞誉,空军装备部在编余飞机储存中心发现了它们的身影,特检一架后恢复飞行。
对于其他老飞机来说,找到它们都是个问题。装备部门得知空军某基地存放有10架米格-15比斯战机,但考察后发现,老战机多年来一直露天停放,飞机装备的WP-5乙发动机需要大修,时间太紧了,米格-15比斯最后不得不遗憾地缺席珠海航展。
“最难找的是初教-5。”潘治说。它于1975年退出现役,1958年就停产了。空军装备部门最后在新疆乌鲁木齐一位叫金亮的私人收藏家的仓库里找到了4架,空军购买了其中3架,将保存相对完好的一架运到了南昌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大修,这里也是初教-5当年的出生地。
洪都公司机务大队副大队长余伟,第一眼看到这个“满是缝儿和眼儿”的飞机时,感觉“就像废品收购站里报废的自行车”,“这样的飞机能飞起来才是奇迹。”他当时心里想。
飞机的脆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螺旋桨是木头的,机身上的蒙布4年就该更换一次,如今已经使用了14年,稍微用力一戳就是一个洞。停放在珠海机场上大修过后的初教-5飞机机翼上,还可以看到补丁的痕迹。这架老飞机使用的是如今很少见的75号汽油,机务们就从南昌拉了200公斤到珠海,专门保障它。
一些空军老飞行员听说初教-5要重上蓝天,激动不已。一位71岁的老飞行员,给空军许其亮司令员写信请缨飞初教-5。出于安全考虑,空军最终还是安排了试飞员飞行。62岁的空军第一飞行学院退休教员路家成也踊跃报名要求飞行,最后曾经飞过近5000小时初教-5的他被选为教员,指导试飞员们飞行。
空军某试飞大队的试飞员夏会泳和李健领受了飞行初教-5的任务。初教-5和现在的大多数飞机不一样,它有两个前轮,一个小尾轮,这被称为“后三点飞机”,这种飞机飞行时需要先抬尾轮,再离地,与现在的飞机操作正好相反。他们从路家成教员那里获取了不少经验。
当运-8飞机将维修好的初教-5运抵珠海时,离航展开幕仅剩两天了。飞机组装好后,夏会泳和李健驾驶着初教-5就起飞了。只有816公斤的初教-5在风中颠簸着,飞行途中,高度表、转速表突然失灵,凭着目视,两人冷静地把飞机飞了回来,机务人员很快就又修好了它。
飞机落地后,人们涌上去鼓掌欢迎他们,如同他们试飞成功了某新型战机一样。路家成站在机场的水泥地上,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创造了奇迹。”初教-5飞机的机务余伟说。
因为飞机老旧,空军规定航展上它们只是低空通场,不做特技动作。11月17日,是航展第二天,这是老飞机们最后一次亮相本届航展。上午9点多,夏会泳和李健驾驶着初教-5,以每小时160多公里的速度、30米的高度缓缓飞过珠海机场上空,拉开了当天飞行表演的序幕。
“快看,那架老飞机!”趴在机场栏杆上的观众们吃惊地叫道,随即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歼教-5、歼-6也依次轰鸣着飞过。功勋军机过后,按照“辈分”,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呼啸着登场——人民空军61年的历史精彩地展现在珠海机场上空。
航展之后,这些“古董”飞机将被运往位于北京的空军航空博物馆,它们还可能面临大修,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航展,毕竟,“它们飞起来了。”
本报珠海11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