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续学工农兵 70.6%的人赞成全国推广
今年8月21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到安徽省凤阳县的一家种牛养殖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养牛专业户排忧解难。汪强摄(资料图片)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新闻中心,对265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人支持大学生开展学习工农兵等社会实践活动,其中33.1%的人表示“非常支持”。70.6%的人赞成把这一实践活动推广到全国高校,其中31.5%的人“非常赞成”。
公众怎么看重庆的这一探索
前不久,重庆工商大学大三学生刘栋参加了重庆市的“绿化长江大行动”。“不就是挖个坑,放棵苗,填填土嘛?”刘栋原以为,植树是个简单的体力活儿,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有点儿眼高手低,“就拿打树窝来说,土坑一定要挖得深,否则树苗就栽不稳,不易成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栋说,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学了很多知识,有点自以为是,不能真正了解社会和民情,难以体会劳动的价值。
调查显示,39.4%的人认为,目前大学生对社会完全缺乏了解,49.8%的人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
对于“合格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75.0%的人选择“社会责任感”,63.8%的人认为是“了解国情民意”,63.3%的人选择“独立生活能力”。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学系青年教师童潇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教育和生活脱节,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技能;二是高校中的城市学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对基层社会的了解甚少。
“通过有组织地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弥补大学生在这两方面的不足。”童潇说,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有限,往往是大学生骨干以小分队的形式去调研,“重庆的探索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地气,增强社会责任感。”
童潇认为,大学生去基层实践,还能给基层带去精神动力。比如大学生可以在当地搞一些调研,把情况反映给党政部门和社会,有助于更多人关注和解决基层问题。学生还可以去探索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给服务的地方带去效益。“也许大学生目前还做不了太多事情,但这样的活动就如同埋下了一粒种子,增进大学生对基层和劳动者的感情,等自己有能力时才能想到反哺基层。”
公众怎么看重庆的这一探索?调查中,68.8%的人首选“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3.3%的人认为能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61.0%的人觉得,这能让大学生“接地气”,了解国情民意;54.5%的人认为能增进大学生同普通劳动者的感情;41.1%的人选择“可以学以致用”。不过,也有13.8%的人感觉,这一探索“有作秀之嫌”。
什么方式可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地气”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大四学生王馨伟,今年暑假赴山西省孝义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她原本觉得那里是煤炭工业城市,一定是以发展能源为主。但她发现,当地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对皮影戏、碗碗腔等传统民间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做得非常好。
一名当地的大学生村官还告诉他们,自己刚到农村时,连说话都怯生生的,更不知道如何组织村里的活动。为此,他用心体会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在村民遇到困难时,主动关心和帮忙。就这样,他慢慢地融入了基层。“有一天深夜,在我走访完一户村民正准备离开时,村民坚持让我开他的摩托车回去,让我特别感动。”
王馨伟说,学农、学工、学军不但能磨练年轻人的意志,还能丰富社会阅历,“亲身实践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真实有力,能让自己更快地找到人生方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意义是了解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基层人员不仅仅是工、农、兵,现在社会职业分化得很广泛,各行各业都应该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域。”
什么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地气”?调查中,64.9%的人首选“广泛地参与实习”,其次是“参与社会调研”(61.6%),“学农、学工、学军”排在第三位(51.9%)。其他方式还包括:“做西部计划等项目志愿者”(43.5%)、“做兼职”(40.2%)、“积极创业”(39.8%)、“做大学生村官”(27.2%)等。
某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总监杨先生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参与的实践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能否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不过,重庆高校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是否可以满足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还有待观察。他建议,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去郊游一圈就回来了,更不能成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开展这样的活动,基层的负担会不会比较重?”童潇曾作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云南某县服务一年。他认为,大学生去基层实践,不能给基层添麻烦,同时还要给当地带去益处。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调查中,对于大学生开展学习“工农兵”等社会实践活动,69.3%的人认为要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68.1%的人建议,应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不做硬性规定;59.7%的人提醒决策者考虑基层的承受力,不给基层添麻烦;51.5%的人建议,在措施落实和考核上注重实效。
刘庆龙提醒,由于大学生下基层未必接触的都是积极的东西,所以政府和学校应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引导,避免“放羊式”的管理。
刘庆龙认为,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里,都应该贯穿社会实践环节,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仅相当于一种“补课”。“其实,有些环节并不是完全要靠学校来完成的,比如香港的‘童军’和‘义工’等社会团体,就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