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榜样激励青年成长
一届志愿者赴藏支教,几年后就会形成7000人的志愿者庞大队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近年来启动“榜样库工程”,用优秀的哈工大人来影响哈工大人,使榜样就在身边,成为“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此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探索出了典型引路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使我校优良传统能切实得到辐射传播与继承。”校团委书记陈苏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典型引路工作,使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层出不穷,被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题调研组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哈工大现象”。近两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该校调研时都接见了学生先进典型代表,还与该校“榜样库”校级主要成员代表举行了主题为“铭记责任,励志成才”的座谈会。
标杆就在身边
2008年,哈工大团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启动“榜样库”工程。该项工程是通过共青团工作平台,根据事迹特点,将广大团员青年中的先进典型、青春榜样分类建立校、院两级的动态榜样库。采取“校级英模集中宣传,院级先进分类引导,身边榜样不断挖掘”的方式,不断探索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关爱典型的新做法和新模式,逐渐形成了“学校有英模、院系有先进、身边有榜样”的校、院、支部三级典型群落。
自2006年至今,该校每年坚持举办“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典型人物的专题事迹报告会,听众累计超过14000人,每年举办校院两级报告会近20场次,覆盖全校本科生。
院系在“榜样库”的建设过程中按照主题教育、科技创新、志愿服务、西部支教、社会实践和自强不息等对榜样进行细化分类,根据青年特点,用不同的青春榜样进行分类引导,扩大示范作用,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影响。
2009年至今,先后有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5个院系举办了18场院级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截至目前,院级榜样库先进典型总数已达310个,其中主题教育类128个,科技创新类51个,志愿服务类44个,西部计划支教类16个,社会实践类43个,自强不息类28个。相似的成长经历,同样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先进事迹,不断在青年学生中间产生“共振”,使学生和先进人物形成了“共鸣”,使这些院系先进成为了更多同学“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库”,成为了大学生“可模仿”,“可推广”的“活教材”。同时,这些先进人物在宣传、选树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许多院系先进人物就在不断成长过程中,成为了学校的英模代表。
正在读大三的胡东,是一名羌族学生,当年高考成绩与哈工大的录取分数线差了80分。他通过预科班学习进入该校后,一开始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在学院内260多名学生中排名在180名左右。而今年,胡东已经进步到第8名,并获得了东北三省数学建模大赛的省级一等奖。“入学时,一位是校级榜样的师姐的报告鼓舞了我,她在研究生阶段竟然在EI这样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了5篇文章。”胡东不讳言身边“牛人”对自己进步产生的一定影响。
人人可成榜样
榜样会不会对其他一些偏才产生心理负担?陈苏说,“榜样库”有灵活和公允的评价机制,“人人有机会成为榜样,榜样确有其能,才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引力。”
在评奖评优环节,校团委还改革评价机制,引入发展性评价模式,使人人皆可成典范,为师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充分机会;在评价标准上,鼓励学生自我设立评价标准、自我命名个性奖项,如在优秀团员评比中,就出现了“仙人掌奖”、“阳光使者奖”、“柳暗花明奖”等个性化奖项;在评价程序上,所有的奖项都要通过参评者自我总结、自主申报、专家点评,使评奖评优成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辅导员隋海朋说,学生榜样的推出方式,分为组织推荐和自我推荐,前者由团支部、党支部和辅导员推荐,后者,学生本人填写相关自荐表格即可获得同样的候选资格。“今年学院共有24个候选人,15名为组织推荐,9名是自荐,最后入选13人,其中3人是从自荐学生中选出的。”
“虽然各类典型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胡东说,今年评选时,自己不属于已设的典型范畴,但又表现突出,学校灵活设立了“风采之星”这一新的榜样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