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慢行者
从拉萨回来3个月,肖桃的身上发生了太多改变。“变化最大的恐怕是心境。少了份浮躁,多了份踏实,真的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做一件事。”重返忙碌生活的他时常回忆在西藏的日子:纯净的挂着丝丝白云的蓝天,和暮色融为一体泛着青光的布达拉宫,还有那略带烧糊的涩味的自制白酒,以及他大嗓门的藏族兄弟阿旺律追。
肖桃,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去年秋天,作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本可以直接保送研究生的他,申请了赴西藏支教一年的学工项目。“特别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走走看看,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而是希望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人和风土文化。”对于肖桃而言,支教是一个绝佳的形式。
2009年8月底,肖桃背着方便面和瓶装“老干妈”及其他日用品踏上了去西藏支教的旅途。肖桃在西藏的第一个晚上严重失眠。“头痛、口干,喝再多的水还是觉得渴,爬几级楼梯就上气不接下气。”但在西藏待了一段时间后,肖桃跑步、登山、打篮球都游刃有余。
肖桃任教于拉萨中学,它是拉萨市唯一的重点高中。肖桃被安排教高一3个班的地理课,加上晚自习,一周需上12节课。在拉萨的时光是平淡而惬意的。除了日常备课、授课外,肖桃做的最多的就是在办公室和藏族老师聊天、批改作业或找学生谈话。中午,便和他们一块儿去喝酥油茶。一边吃着藏面,一边晒太阳,然后听他们抱怨各种生活的琐事。一周若赶上聚会,他会被拉到藏民家中,喝酒、吃牛肉、打麻将。“藏民很爱聚会,而且没什么理由就聚,你会觉得那边的人更纯粹。”
肖桃清楚地记得,在9月中旬的某个上午,他一个人背着包从拉萨市的大东头走到大西头,再折回来,往返3个多小时。“我是带着一种很平静的心态沿路看西藏的民居民舍,看行人,看他们的生活方式。试图抛弃以往存在于脑海中的印象和观念,以一个当地人的眼光去观察和感知。”
途中,肖桃进入一家藏餐馆休息。“那是我第一次进藏餐馆。进去之前特别害怕,怕触犯禁忌,怕被宰,怕发生冲突”。
然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肖桃点了一大壶酥油茶,3元,然后就那样坐着,时而看窗外的风景,时而低头喝茶,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当时什么都没想,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觉得特有意思,竟然可以如此自在轻松地生活,好像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肖桃总处于忙碌中:忙学习、忙社团、忙交朋友,一个事情接着一个事情,很少有心情停下来静静地看一看周围的景色。
“也不是说支教不忙,主要是心境上的差别。我在西藏那段时间精神上很平静,很惬意地做着很干净的事。单纯地随着自己的心,想去哪就去哪,想停下来就停下来,想喝点茶,晒会儿太阳都行。”肖桃说。
支教期间,除了尽心授课,肖桃也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学生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很短的时间内,肖桃就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回忆起自己在西藏过生日,肖桃显得格外激动。生日那天,学生们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两本厚厚的写满字的笔记本以及满黑板的祝福语,让他非常感动。
“西藏和我去之前的想象相差很大。”肖桃说,“我们带去的方便面、老干妈只有闹笑话的份儿。”西藏大部分城市都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大型超市、KTV随处可见;藏民们也常上网,聊QQ,去偷菜。“这个民族的宽容度挺大的。不过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看着那些藏民或默默低头叩拜,或缓缓匍匐前进,或慢慢地触碰转经筒绕着圈子,再抬头看看那飘扬的经幡、高悬的太阳、澄澈的天空,你会突然发觉某种存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