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公共福利贫弱之时别急着说养懒汉

晏扬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1-2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社会保险法》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胡晓义表示,《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包括“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这样一种覆辙”,这句话立即引起网民争议。(《现代快报》11月25日)

    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也许确实存在“福利过度”问题,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时常捉襟见肘,并让极少数人躺在社会福利上睡大觉而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社会福利需求具有某种“刚性”,增加容易削减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经济萎靡不振,财政收入减少,政府意欲削减社会福利,却遭到了民众强烈反对,大规模罢工此起彼伏。

    但这显然只是“别人的风景”,反观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什么“福利过度”,而是公民福利水平低下、福利欠账太多、福利保障四处漏风导致民众福利贫弱,在这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作佐证。西方一些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政策,而我们呢?很多人“生不起”、“死不起”,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买不起房……面对如此国情,你却说要防止“福利过度”,这无异于苦心婆心地劝一个瘦骨嶙峋的人注意节食、防止“三高”,也无异于义正词严地警告一个四处流浪的乞丐不要贪污腐败、横行霸道,让人产生强烈的错位感。这个“福利过度论”对于中国实在太超前,对于中国民众实在太奢侈。

    基于国情现状,时下的问题不是公民福利支出让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而是财政收入连年“飘红”,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公民福利支出方面还显得过于小气。政府财政收入如何分配使用是一个宏大命题,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财政收入“取之于民”应当“用之于民”而不能“用之于官”,不能用之于“三公消费”、“形象工程”以及拆了建、建了拆,更不能被揣进部门和个人腰包。中国民众的税费痛苦指数在世界上排名很靠前,但享受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却与付出严重不相称,“国富民穷”的趋势还很明显,这样下去,社会不稳定因素将会潜滋暗长。正因如此,中央提出由追求“国强”向追求“民富”转变。追求“民富”,一方面要改革初次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让民众自己更有钱;另一方面则要改革二次收入分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公民福利即将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所谓“福利过度论”恐怕有些不合时宜。

    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和角色定位显而易见,既是公共福利政策的建言者,也是公民福利的代言者,更是公共福利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管者,应该对公民福利贫弱现状有着更多、更深刻的体认,理应更多地为提高公民福利待遇鼓与呼,甚至不惜站在本部门主管工作的立场去争政策、争资金、争权力,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担心公民享受的福利政策太多、太优厚。如果社会保障部门都不为民众争取福利撑腰,我们还能指望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