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就在张伟入校的同一天,任永钟也踏进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
任永钟的家在云南昭通的大山深处,他的大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初中毕业任永钟考上了中专,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去上,他选择了辍学随村里人一道去上海打工。一没有文化,二没有技术,16岁的任永钟饱尝了打工的艰辛。“当初到上海想投靠村里的一个人,但是去了之后却联系不到他了,自己没有办法,在大街上流浪了十多天。遇到一个干洗店大姐好心收留了我,在她那住了三个月。第二份工作是她给我找的。”
重新回到课堂的任永钟发奋学习,高考考过了本科线,但最终他选择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来学习。尽管这里不是他期望中的名牌大学,但是任永钟对于未来有着更实际的想法,这所高职院校离他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远。
大二的时候,任永钟在首钢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后,并最终通过考核留在了这里,他现在是首钢特钢厂冷轧车间的一名调度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组织协调生产。在这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任永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打个比方,你调度疏忽了,把什么东西忘了,有可能轧一种规格的,你轧两种规格的,卖不出去,就会造成比较大损失。另外,如果调度指令下错了,下边人按错的方案执行,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任永钟说。
对于任永钟平时的表现,他的科长如此评价:“任永钟在这里工作非常认真,调度业务水平比较高,轮胎温度、压力够不够,要不要充气,他都能看出来。更重要的是,他比较踏实肯干,大家都很喜欢他。”
9年的努力和拼搏,让任永钟的人生轨迹一点点地发生了变化,对比当年打工时的落魄,知识和技能让任永钟多了一份坦然。“自己现在的生活与原来肯定是不一样了,不说有质的飞跃,至少有很大的变化。”任永钟感慨道。
任永钟的单位在香山脚下,空闲时他都会来这里爬山。他出生在大山里,一爬山就想起了父母。离家太远,也回不了家,就爬爬山。工作几年后,任永钟手头也有了点积蓄,明年,他考虑在北京安个家。“能有今天的生活得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他说。
按照惯例,学院每年都要派几个工作组到毕业生单位跟踪走访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和他们对毕业生的要求,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改进教学课程等。
了解到学生的成长经历,院长陈建民在为学院培养出的学生骄傲的同时,他也表示,学校历年来依托校办企业,同时引进校外企业驻进学校,形成了校内外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广开就业门路只是第一步,跟踪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学院历年的传统。“毕业生良好的口碑和社会评价,就是对我们办学最丰厚的回报。”陈建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