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重磅礼物的下场
女友充满优越感地抱怨,老公在送礼方面智商也很低。衣柜里的闲置品,几乎都是他出差带回的,说起来价格不菲,真要穿戴出去,那可是鸡肋。好容易计划了一趟还算不错的旅游,偷了她的身份证,准备制造一个惊喜。不妙的是,手续都办利落了,可她手上却有一堆事根本走不开!
家庭重磅礼物,落实之前都觉得是惊喜,一旦具体化则多了点儿悬念。你重金置下的其实是个问号,你等着对方揭开谜底,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事实上呢?他给你的可能只是一串省略号。一旦被省略,意向多了去了,最简单的指向就是──对不起,你没送对。
可尴尬归尴尬,不爽归不爽,生活中必要的时机还是很多,你不可能永远现金往来,所以在重磅礼物这个问题上,就算是在内耗,家庭成员们也都耗得红红火火。
一般而言,“重磅”遵循以下规律:
首先,一个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礼物的轻重。有的家庭一张地垫就是重磅,有的家庭得上升到珠宝才有力度。不过,无论你的实力如何,都躲不开重磅礼物的袭击。比如你们结婚10周年、妻子满30岁、岳父岳母60大寿、兄弟姐妹出国深造,都是你置办礼物的必要时机,这个时候,只有抛下重金才能显示亲情的分量。不过抛多少,就要看你的经济实力了。只有这个礼物在你的收入比中显得有点失重,给对方造成了情感冲击,才合乎“重磅”的价值要求。
其次,一个家的交往模式决定了送礼物的频率。有的家庭重磅礼物的燃点比较高,一般不送,只有在最必要的时候才隆重登场;而有的家庭燃点则比较低,随便看到一个合适的,就帮别人搬回家去了。比如,那个送跑步机的老爸,有送烤箱、送面包机、送大物件给亲戚的习惯,往往是自家添了什么觉得好,就复制到亲戚中间去了。可以想见,这类家庭的黏合度比较高,对那些黏合度低的家庭,则鲜有这样的回合,大家都宁愿守着自己那摊儿过日子。
最后,亲人在你心中的分量决定了礼物的分配。就算同是亲人,在你的情感天平上也一定有所倾斜。你可能对A情有独钟,却对B嗤之以鼻;在C这儿出手阔绰,到了D那儿则有些抠门;你愿意对某些人抛出橄榄枝,对另一些人则关上房门。这些情感好恶上的参数,决定了你重磅礼物的金额与频率———参数高的,频频重磅也无所谓,参数低的,最好君子之交没啥往来。你不是经常可以看到,亲戚中的某两家特别对脾气,和别家却寡淡得很吗?都是这个道理。
礼物往来,热热闹闹,任谁看都温情无比。到头来,你可能会发现,大家不过是用重金买了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而已。你出去了2000块,多了一个你并不需要的咖啡机;你耗资上万元,请回家了一套你原本打算3000块就搞定的沙发。还有,你给妻子置下的那些物件,在她看来不过是些摆设;你送出的那些烤箱啥的,堆在别人家可能也只是准废品而已……
一个朋友说,最怕亲戚往家里送重礼,对方不当紧,多余的东西给你做了人情,可是,你总得拿出价值相当的东西去回赠,简直就是家庭内销啊!这话说得狠了点儿,多少也暴露了对重礼往来的惊恐。
重磅礼物包裹着厚厚的虚拟价值。我们对它期待很高,是因为最初它是一个不明物,给你猜测,让你念想,等神秘解除回到现实,你会发现它跟别的商品没什么两样,用真实的价值来衡量,其实你更喜欢货架上的另一个。
重磅礼物也缠绕着厚厚的情感压力。无论是发件人还是收件人,心里都有一笔账,这笔账的两头,谁都暂时有所失有所得,不过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总要达成最终平衡,没人愿意在一个极端上永远待下去,就算那是你的亲人。
收到了重磅礼物,我们经常会说,哎呀,这么破费!其实,你知道,你收到的不仅仅是礼物,还有为这个礼物,你打算给出什么对方认为重要的东西。这需要猜测,就如同送礼人需要猜测你的需求一样,两种猜测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绝无精准性可言,纯属冒险游戏而已。当然,玩这个游戏,你需要支付的,是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