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否再次被海上击败?
王佩云先生刚刚出版的《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就是这样一本“警世钟”一样的好书。他所疾呼的“中国再不确立远大的海洋发展战略就没有机会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在当下中国临海地区警报不断的情况下,很能引发中国读者的思索。
在农业时代的传统中国,大海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即便总有些倭寇、毛贼进犯海防,但对这一农业大国庞大的身躯来说,就像牛身上的牛蝇和蚊子一样,很难构成有效的冲击。西方学术界以西方中心的立场看问题,把哥伦布探索“新大陆”、达·伽玛“发现”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等“大航海”时代的壮举,做了生动也有些夸大的描画。其中有一些基本事实被忽略了。从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运动,直到工业革命发生前,都没有改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循环规律:以中国、印度为核心的东方是生产中心和财富中心,而海洋民族的跨海跨洋的商业贸易,不过是把东方的产品向西方贩运而已,如果不是从美洲抢到了黄金和白银,这些亦商亦盗的“海上蛮族”,甚至找不到足够用来交换的硬通货。早先征服大海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由于没有工业基础,完全靠以暴力为后盾不平等贸易生存,他们最早在中国沿海周边引发的小规模军事冲突,目标也只是拥有落脚点,进而在海上贸易中分一杯羹而已。1661年,郑成功以家族力量打败荷兰收复台湾,就说明那些“海上蛮族”的实力是非常有限的。郑氏家族“反清复明”没成功,但在东南沿海维持贸易秩序却很有建树。
中国传统地缘安全的主要矛盾在北方大陆。游牧民族的铁骑一直是农业王朝最大的安全隐患,直到清朝康乾年间,这一点都没有改变。在农业时代,游牧民族的力量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不断向边缘地区辐射,当遇到东方大国的有效反制后,就向西方进发。传统欧洲的黑暗时代,就笼罩在游牧民族西迁的阴影中。匈奴人阿提拉“上帝的鞭子”以及蒙古人乌云一般的军事压迫一浪接着一浪,欧洲文明一直在襁褓中而得不到有效发育。“大航海”一定程度上说是欧洲人为生存而计,不得不选择的冒险活动:陆地上的威胁过于强大,他们不得不向大海探寻活路。哥伦布等的航海冒险,可以说是被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渲染的东方富饶和神奇所诱惑,而更主要的动力,还是源于欧洲自身的贫困和落后。这些穷困潦倒的族群要谋生存,冒险精神就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大航海”带来的科技进步和贸易繁荣,的确给欧洲注入了持久的活力。直到工业革命在英吉利酝酿,世界格局的大转变才真正开始。英国人打败了西班牙,收拾了荷兰,遏制了法国,征服了印度,再开着三桅战舰到达中国沿海,此时西方文明的先进程度和国家力量才真正开始接近东方。即便这样,从经济上说,1820年大清朝的GDP总额占全球经济将近三分之一,也证明农业文明仍然拥有创造财富的强大能力。可惜,“秀才遇见兵”还“有理说不清”呢,何况财主遇到了土匪和强盗?落后并不一定挨打,只要听话就行。但文明而富有却没有武装力量保护,在一个豺狼横行的世界上最危险,财富只能变成“别人口袋里的钱”,甚至连性命都不保。农业时代天然的海上安全屏障一旦被武装到牙齿的海上蛮族打破,中国作为内敛型的农业大国,这个一直把安全重心放在大陆、而对海上事物几近无知的国家,就只能遭受“几千年未有之变局”了。
马嘎尔尼来华100年后,英帝国海上霸权的继任者美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海权论。马汉说,“没有海军,我们在紧要关头所表达的国家意志,也就成了一个泥足巨人所做的笨拙无用的姿态而已。”后来的海洋大变局,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这句话敏锐的预见性——因为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美国快速崛起;中国即便遭受了鸦片战争的奇耻大辱,统治集团却仍在昏聩和麻木中固守着狭隘观念,面对海洋亦步亦趋,海军建设漏洞百出,终在生死存亡的甲午海战中战败,由此坠入万劫难复的深渊。
曾经参加了定海保卫战的魏源,鸦片战争后愤而立著,写了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但这没有唤醒中国绅士,却给日本武士启了蒙。在农耕时代,“海上蛮夷”日本还在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身边俯首低眉,费尽心机讨得一个朝贡国的待遇。而到了海上争霸的工业时代,明治皇帝励精图志,用最快的速度磨出了尖牙利齿,终于在“一赌国运”的黄海大战中给了中国人刻骨难忘的血泪教训。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满清的贵族们养尊处优习惯了,竟意识不到蛮族们近在咫尺的生死之危。这也许就是历史上贫富更替、强弱转换的辩证规律。
王佩云先生的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历史细节。比如,甲午海战前8年,北洋水师率主力战舰巡查大洋,曾在日本长崎的船坞停留保养。那时候日本海军的实力还远不如清朝。但是,当清朝水兵洗完澡把湿淋淋的长衫、短褂和裤衩凉到主炮的炮筒上时,被当时还是海军少佐的东乡平八郎看在眼里。据说,这位后来的日本海军司令先是一愣,“主炮乃军舰之魂,怎能如此亵渎?”随后神秘一笑,“中国海军可一举击灭矣!”
中国人必须牢记“泥足巨人”的警告。纵然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追求和平和发展,但在一个战争远未停息的海洋时代,维护和平、促进发展需要的是力量的支撑,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工业化时代的海洋是人类文明最便捷的流通中介,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如今已成“世界工厂”,经济总量也“世界第二”了,很多人为此感到欣喜。但是,看看大海吧!读读历史吧!至今,对中国人来说,这片海洋并不意味着多少光荣和梦想。没有在海上找到自己稳固的位置之前,盲目乐观和短视保守就意味着最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