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助力 团旗更红
当“曾紫霞”展开纸条时,舞台下传来抽泣声,“刘国軲”对“小东西”的声声呼唤,让台下的“90后”大学生动容。
舞台上正在上演一个故事:60多年前,为掩护党的地下斗争,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軲与重庆大学女生曾紫霞假扮恋人,开展校园学生运动,两人在斗争生活中暗生情愫。
两人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渣滓洞监狱内坚持斗争,终于情意升华,生死相爱。重庆解放前夕,曾紫霞被刘国軲的家人救出,刘国軲在“11·27”大屠杀中壮烈牺性,这对青春恋人天人相隔……
1988年,曾紫霞辞世。她和刘国軲的革命斗争经历和壮美爱情故事,通过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在她的母校再现,感动了听mp3、穿牛仔裤、吃洋快餐的当代青年,也感动了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
“这出戏用符合当代大学生审美的艺术形式,告诉了当代青年什么是红岩精神,什么是革命意志,什么是大义凛然,什么是宁可死亡都不放弃理想、信仰、主义和爱情。”欧可平说。
献给祖国和母校的生日礼物
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由重庆大学团委牵头,缙云话剧社推出,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献给祖国60周年国庆和重大80周年校庆。
曾紫霞和刘国軲分别是小说《红岩》中孙明霞、刘思扬的原型。重庆大学2010届毕业生王宏亮在创作一部反映重大学生爱国运动的作品时,偶然间接触到他们的故事,“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于是,王宏亮决定创作反映这个红色爱情故事的剧本。他阅读了《红岩》、《红岩魂》,仔细研读曾紫霞写的刘国軲的传记,用4个月找寻接触过曾紫霞和刘国軲的老人、梳理校史和红岩革命纪念馆里的记载、翻阅当年的报道,写成了剧本第一稿。
时任缙云话剧社社长的黄姗路遇到师妹高蕾,觉得她的外貌和气质都符合剧本形象,高蕾由此成为“曾紫霞”。高蕾的大学生活从此有了变化,“每次在一教楼看到曾紫霞的照片,便恍若历史重演。她的故事,我用另一种方式亲身体会。”
随着一个个“高蕾”加盟,剧组成立了,排练了整整5个月。
去年10月11日,该剧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首演,没有舞美,没有华丽的舞台灯光,没有像样的服装,却吸引了500多名观众。由于座位不够,一些学生或坐在地上,或站在后排看完了整场演出。
终场后,掌声雷动,很多学生噙着热泪,“连手掌都拍红了”。
演员观众心灵得到升华
剧组没有陶醉在首演的成功中,王宏亮精益求精地雕琢剧本,18个月里8易其稿,“那段时间,连梦里都是一个个人物的台词。”在“烈火红岩”主题论坛上,对剧本的讨论一度成为论坛的热门话题。
在第三届重庆大学生戏剧节上,该剧荣获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出奖、优秀原创剧目奖等5项大奖,随后被选定代表重庆参加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新的挑战来了。剧组随即在全校范围内海选演员,8个主角换了6个。然而,即使落选,也没人离开剧组,转而做起幕后工作。
重新选定的演员,均面临课业甚至就业、考研的压力,但同学们几乎把所有闲暇的时间都贡献出来。
道具组的同学隔三岔五去古玩市场,为的是淘到一个与故事发生年代相符的小皮箱;为了省钱,服装组的同学天不亮就去朝天门采购布料;为了按剧本要求在一条红围巾上绣上两颗红心、一棵青松,罗云杉同学熬了两个通宵,之前从未做过针线活的她成了刺绣高手。
扮演侯璐的王秦说,参与演出之后,自己深受感动,“第一次格外真实地认同了革命者的选择与思想”。
心灵升华的不仅是剧组的演职人员,还有观众,其中,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观众。
“我观看,我安静,我震撼,我哭。那天我在门口看见两个做清洁的阿姨正在悄悄抹眼泪,她们看彩排都被感动了。”一名看完该剧的学生在论坛上留言道。
“讲述这个故事,于逝者是一份怀念,于生者则是一种鼓舞、一场洗礼。”一名学生感叹道,“我会记得这场演出。”
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重庆大学1949级校友阎肃得知母校创作演出了这个戏,欣然为剧组题词:“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唱读讲传”在形式上的新探索
11月18日晚,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落幕。《重庆往事·红色恋人》荣膺“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这是目前国家级校园戏剧最高奖。编剧、导演王宏亮获“校园戏剧之星”奖,重庆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至今,《重庆往事·红色恋人》已在重庆多所大学演出,数千师生到场观看。演出的火爆场面让人吃惊,重大宣传部副部长凌晓明带着小孩去看,回家途中,小孩一直念叨着曾紫霞在剧中的昵称“小东西”。
演出出现了久违的“一票难求”——为抢到演出票,学生开始在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上“抢楼”。
一年前,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重庆大学调研时,强调共青团工作要尊重青年新特质,在传播真理的过程中,善于结合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话语体系,重视艺术、时尚、情感的作用,实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有过多年共青团工作经验的欧可平说,陆昊书记指明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思路,“主旋律文化要真正入脑入心,就必须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在形式上下工夫,摈弃简单说教,更不能简单重复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内容,引入艺术、时尚、情感元素,极其重要。”
“推出这部戏,和重庆正大力推进的‘唱读讲传’活动是一脉相承的,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红色文化,提振精气神,这是‘唱读讲传’活动在形式和方法上的新探索。”欧可平说。
“《重庆往事·红色恋人》这部戏,闪耀着理想主义的璀璨光芒,她让参与其中的演员净化了心灵,也让观看的大学生备受感动。”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铁岩表示,“校园共青团工作必须‘潮’一些,切忌居高临下,否则,团员青年会认为‘我们是我们’,而‘你们是你们’,拉开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更隔开了彼此的价值认同。”
肖铁岩说,《重庆往事·红色恋人》既反映了革命者的革命斗争,也反映了革命者的爱情,潜移默化间,学生对党的历史、母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朱者赤,这种带有巨大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产生的晕轮效应不可估量。”
欧可平表示,重庆大学将对《重庆往事·红色恋人》进行品牌化打造,作为经典保留剧目长期演出,并纳入全校团组织活动中,让更多学生学红岩、看红岩、演红岩,激励学生为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