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为何陷尴尬
从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以来,历时已半年有余。虽然各地已经传出一些房价下跌的零碎新闻,但从总的格局来看,高房价仍然未见整体性的松动。相反,开发商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拿地,创造“地王”的新纪录。11月25日,国企性质的广铁集团以86亿元夺得一块土地,折合每平方米楼面均价达到17276元,成为广州的新地王。此前数日,万科、华远等地产巨头,在广州、北京、南京都投入巨额资金出手拿地。这说明,调控政策未能动摇开发商对未来楼市的预期。
房地产市场调控为什么陷入尴尬?仇保兴副部长列出了6大理由。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大都是居住性购房,但现在居住性需求却因高房价而受到了遏制;民间投资过少,可融资的大门一旦打开,得益最多的是国有开发商而不是民营资本;至于征收房产方面的税款,所起的作用只是抬高房产持有成本,不可能抑制人们持有住房的需求;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只会影响各地区之间的房价差别,与某些地区的房价过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在已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政府动用了财政、货币等多方面的政策工具,其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却收效不大。
仇保兴副部长有一点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这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了从楼市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这种投资功能的泛滥乃至一些投机行为,不但缺乏遏制的动力,相反会利用行政资源加以支持。即使是在房地产调控力度越来越大的今年,地方政府的这种态度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有报道称,今年的土地交易市场异常火爆,上海、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已突破千亿元,大连、天津亦离此不远。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上海土地出让收入已达1369.94亿元,但土地供应量实际上并未有太大增长,同比增长仅为6%,而成交均价却猛增64%(11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土地成交价格的猛增,实际上已经为房价的猛增打下了“第一根桩”。很显然,正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才使楼市调控陷入了目前的困境。
但核心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产生的一个现象。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地方性行政事务,能够得到的财政支持却很有限,事能够与财权的不匹配,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努力开拓财源,房地产市场显然是可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