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红云图书室”我们会落得更远
呼和乌素中心学校的学生们
内蒙古武川二中的“红云图书室”
一本书轮着借一边啃着咸菜一边看
一座院落,立在草原之中,出门便是宽阔的草原,余辉洒在围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红色标语,告诉我这便是有“红云图书室”的草原学校——呼和乌素中心学校。
其实,为了找到呼和乌素中心学校,费了不少工夫,当地人说不清它的具体位置,甚至没有听说过名字。一位热情的出租司机告诉我,他早年毕业于这所学校,闭着眼都能找到。从县城到学校的路泥泞难走,当车驶入草原,司机便格外谨慎,他努力寻找着车痕,否则稍有闪失,车陷泥潭就只有等待救援。
校长白浩已等在校门口,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实在抱歉,我们这里交通太不方便了。”呼和乌素中学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全旗南接丰镇市,东邻兴和县,西靠卓资县,北与察右后旗相邻,东西长约72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平均海拔 1600米。
呼和乌素中心学校有10个班级,213名学生,58名教师,其教学质量在全旗名列前茅,在今年中考中,升学率达到85%%。
“这还要感谢‘红云图书室’,许多教辅书籍帮了我们的大忙”。白浩告诉我,尽管学校不大,师资力量有限,但为了保证学生借阅书籍,他力排众议设立了专职的图书室管理员,每周五课余活动期间,学生可以自由借阅,但只能借一本,一周后必须返还。平日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代借,而图书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对有限的书籍进行合理的调配,以让“红云图书室”图书的利用率和周转率达到最佳效果。
白浩发现,学生们最喜欢的还是故事书等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作文书则是学生们爱不释手的工具书。“现在作文书奇缺啊,孩子们爱看,对作文水平提高帮助最大,但又都买不起。”
在当地,农家的收入来源多为种玉米、甜菜和土豆,家境稍好的则养些牛羊,但一年的收入大都在2000元左右。对于父母而言,供孩子上学,是他们最大的家庭开销。
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困难,减免学生在校费用,每至新学期开学,每个学生向学校食堂交4斤油,150斤土豆和10斤淀粉即可抵冲部分费用,但仍有不少家庭交不起油和土豆。
17岁的赵兴乐告诉我,她一天在校的开销只有2元钱,与大多数学生一样,只有每周末回家时,才能吃上鸡蛋,家里也很少买肉,蔬菜也多为家中自种,而水果更是一种奢求。“两个星期能吃到一个苹果”。为了省钱,不少学生周一返校都会带上足够吃一周的咸菜。
语文老师高佃清手里拿着一本封面已破旧的作文书。“就是因为穷,学生们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一本书轮着借,一边啃着咸菜一边看。”
白浩说,当他收到红云图书室300多本书时,欣喜若狂,但见到学生们对书的痴迷,他又黯然神伤。“书不够分啊。”白浩猛地抽了一口烟,一脸无奈。上级部门没有专门的购买书籍拨款,为了解决书籍问题,他想了一个万不得已的办法:从办公经费里挤钱。
从那以后,老师用的纸、笔、本受到严格控制,稿纸必须用正反两面,各种办公用品能省则省。“一年我能在里面抠出1000元用于购买书籍。我们这里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教育观念强,父母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孩子上学,我起码要对得起含辛茹苦的家长吧。”
但学校的许多教学问题仍然棘手,缺少物理、化学、美术等教育器材,如今英语听力课还是在用录音机。英语老师任志刚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摇:“能不能给我们捐些VCD机和教学光盘啊?”
老白指着校门外的草原说,他最担心雨天,下雨后水洼太多,草又滑,学生容易摔倒。“有条路多好啊!”
“图书室只要一开,绝对爆满”
与呼和乌素中心学校相比,武川二中至少门口还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较大的县区之一。
武川二中是一所职业中学,学校共1700名学生,其中初中学生1300多人,高中生400多人,教师230名,升学率高达90%%。
图书室管理员郭秀清老师告诉我,她70年代末来校工作至今,学校存书无明显变化,近两万册藏书多为80年代教辅,如今已无使用价值,但自“红云图书室”成立以来,学校的图书焕然一新,新旧书一目了然。
然而,幸福的烦恼接踵而至,1700名学生如何借阅这300多本新图书。郭老师向学校建议,新书暂不向学生个人开放,最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借阅,一周一次,在44个班中循环利用。
“图书室不敢向学生开放啊,只要一开,绝对爆满,我们是应付不了的。”校团委书记兰雪刚略带遗憾地对我说。
“红云图书室”是由校团委申请的,赠书到校后,兰雪刚当仁不让地掌管图书,开始对图书登记造册,并协同图书室对新书进行管理。但刚一开始,兰雪刚发现掌管这批书成了一个得罪人的差事。许多老师找到他,希望借几本书,并拍着胸脯保证数日内归还。“毕竟老师需要补充营养,我们这里贫困,信息落后,这批好书成为与外界沟通最好的桥梁”。起初兰雪刚还很高兴,但他发现,数学老师借作文书,语文老师借数学教辅。
“老师们为自己孩子借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必须建立制度。”兰雪刚随后制订了严格的借阅制度,严禁老师公书私用。尽管书少,但兰雪刚发现这并非是件坏事。因为图书有限,一个班只有七天的阅读时间,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们快速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帮助。
初中三年级的张家瑞被公认为读“红云图书室”图书最多的学生。他告诉我,读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有一次语文考试的诗句题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问指的谁,并简单概述诗句内容。因为我认真读了《读三国》,这个题就没有难度。”
而高一的任婧晨说,看了《达芬奇密码》后,对于文章的铺垫、环境的描写以及最终谜底的揭开,都可借鉴到作文的叙述中,丰富自己的作文风格。
说起“红云图书室”对学校的帮助,副校长王明河说,他曾到沿海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发现许多学校都已用上电子书,这对他触动很大。“教育要均衡发展,但现在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有的甚至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没有‘红云图书室’,也许我们会落得更远。”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