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样本折射“十一五”减排波澜
几乎每一个督查组都有一名副部级官员带队,这样高级别的督查组奔赴地方,除了督战之外,更是对“十一五”减排完成情况进行摸底。因为根据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减排方案,在“十一五”收官之时,中央政府要对各地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再者,为了完成减排目标,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投入巨资新建了不少治理工程,这些工程究竟有没有发挥效益,地方的环境质量有没有真正得到改善,都需要有一本明白账。
近日,本报记者随国务院环保专项行动第三督查组赴云南,调查当地的减排进展。在我国各省经济的排位表中,云南属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内在需求旺盛,但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大省、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当地又有较重的减排任务。那么类似云南这样的地区,该怎么平衡减排与发展的关系?
减排数据坐上了过山车
“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能源基地”曾经是让云南省得意的一个称号,这里的电不仅送到了广东沿海地区,还送到了越南等邻国。而也正是这个称号背后所负载的火电行业,差点让云南今年过不了减排关。
作为火电大省,云南的二氧化硫减排主要靠管住电厂排放量。“十一五”的前几年,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所有的发电机组都必须安装脱硫装置。而对一些小机组,即便安装了脱硫设施,也会因为被划在淘汰范围内而被拆除。
这样的例子在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志强手中比比皆是:有一个叫小龙潭的电站,已经花了一个多亿建成脱硫设施,但因为其发电机组规模在10万千瓦以下,属于即将被淘汰的范围,也照样被关停。
强势减排的结果是,2009年年底,云南提前一年完成了二氧化硫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就在环保部门准备松口气的时候,减排形势发生了180度的逆转。
云南的发电量中,水电和火电差不多各占50%。可从2009年年底至2010年春天,当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蓄水量骤减,水电50%份额的发电量难以完成,只得靠火电全力以赴支撑本地用电和对外输电。
不巧的是,因为有的火电机组的脱硫设施还需完善,环保部门曾责令企业在2010年的年初改造脱硫设施。所以,一些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尚未改造完毕,却又不得不开足马力供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今年前4个月,云南的用煤量和火电发电量同比都增加了20%左右。由于没有脱硫装置进行减排,二氧化硫的排放急剧反弹。经国家核定,2010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2.14%。而时间已经临近“十一五”收官,原本提前完成的减排任务,差不多要前功尽弃。
事实上,年初的反弹不仅出现在云南。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就在一次会上指出,今年以来,由于我国资源性工业产品产量过快增长,西南地区的特大旱情,一些减排工程进展缓慢和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的松懈情绪,减排面临新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从环保部调度各省的情况看,二氧化硫自200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不降反升的局面,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在中央层面,没有因为客观原因放松减排力度。今年5月份,国务院专门召开了节能减排的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减排目标没有回旋余地。
好在下半年云南旱情缓解,水电发电量增加,减轻了火力发电的压力。为了在下半年消化掉年初剧增的排放量,云南省政府每个季度都会召开减排形势分析会,由分管副省长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商议减排分解方案。对火力发电严格控制后,云南有望完成国家与云南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中确定的减排量。
23名干部曾倒在一起污染事故上
占地500多亩的云天化国际天湖分公司现在已人去楼空。两年前,在被政府停产时,这家企业年产值15亿元、员工600多人,是云南玉溪市的支柱企业之一。
这家化工企业的停产原因很简单,距离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抚仙湖太近,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其生产带来的废物、废水,是污染抚仙湖潜在的风险。而抚仙湖的水质是在全国都不多见的一类水,可以直接饮用。
当地人认为,这家企业被关停,与2008年阳宗海的砷超标污染事件直接相关。那起事件使得距离昆明市区30多公里的阳宗海在全国“一夜成名”。这个昆明人以往度假休闲的后花园,突然变成了“禁止游泳、禁止饮水、禁止捕捞”的死水,当时管辖阳宗海的玉溪市若干党政干部因此被问责。
提起阳宗海砷超标事件,当地人最直接的记忆是,23名干部倒在一起污染事故上。阳宗海事件后,云南对全省9大湖泊周边的污染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水质最好的抚仙湖被重点关注,云天化国际天湖分公司被列入整治范围。鉴于化工行业的巨大风险,以及抚仙湖的优良水质,当地政府对该企业做出了关停的决定,以绝后患。而企业也计划,设备拆除后,在500多亩土地上发展旅游业。
地方政府主动叫停地方的利税大户,在过去,环保部门连想都不敢想。可在有了官员因环保丢了乌纱帽的前车之鉴后,这样的例子就不鲜见了。
据说,云南省监察机关的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在云南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如果出现减排谎报、瞒报等情况,影响云南省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整体进度的,将一律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严格问责。
对环保部门来说,这五年的减排路径与以往环境保护行动最大的不同是:过去污染治理,就是环保部门单打独斗,不可避免地出现地方政府充当污染企业保护伞的事件。但“十一五”的减排目标是地方政府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成为减排的责任人,就必须把减排当作自己的事了。
2000年我国也曾有过一次全国性的污染治理行动。那时候的说法是,2000年1月1日前,全国所有的污染企业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尽管当时也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但很快就出现污染的大面积反弹。相比起10年前的治污行动,很多环保部门的资深人士都表示,这一轮减排效果要好得多。
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志强就是10年前达标行动的亲历者。在他看来,那时以关停企业为标杆的治理只能是低水平的达标。而这5年间,普通老百姓看到的不只是环保部门公布的数字,也能感受到环境质量的变化。过去,在云南的几个重工业城市,空气质量常年不达标,但自2010年起,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有所好转。再者,过去减排主要依靠企业治理,而这一轮减排,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建设了大批治理工程。
除了主动关停有潜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外,地方政府最直观的变化是舍得在环保领域投钱。以云南为例,为了实现COD减排,省政府与各市县政府签订了责任状,2010年9月30日之前,全省必须建成46座污水处理厂,这样的投资力度是过去十个五年计划中从未有过的。
从全国情况来看,“十一五”是我国治污设施建设最快的时期。到2009年,2006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460万吨/日。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等省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江苏省和浙江省着手编制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广西、湖北、辽宁等省区正在全面推进污水处理一县一厂建设。2006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增燃煤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4.11亿千瓦,脱硫机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2008年的60%。
减排成绩单不是终点
“十二五”规划尚未出台,但环保部的有关负责人已多次表示,“十二五”减排力度不变,甚至还要增加减排的污染物指标。尽管“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实现,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全国环境污染趋势总体上尚未根本扭转,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再者,在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经济回升势头更加强劲,产能释放更加明显,污染物产生量也将增加,甚至一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设备和企业可能死灰复燃。所以,当下减排取得的进展还相对脆弱。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十一五”收官之时派出高级别的督查队伍是为了再给地方绷紧减排这根弦,防止污染反弹。另外也希望了解,除了两项被考核的指标外,地方环保还有哪些薄弱环节。
在云南,督查组对当地政府减排的效果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的欠账。
云南省地域广阔,交通基础差,企业分散,有金沙江、南盘江、红河等多个重点流域,环境监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全省监察系统16个州市、129个县实有环境监察人员不到900人。执法车辆、执法设备等能力建设相对周边省份十分落后,环境监察标准化达标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的环境监察工作力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督查组还发现,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大省,云南重金属污染的防治能力还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不具备重金属等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没有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对生产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去向掌握不清楚,无法有效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即便是环保部门,大部分区县环保部门也不具备重金属污染监测能力或监测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对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管。
参与此次督查的监察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督查组给云南提出的问题也在于提醒地方政府,减排成绩单并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