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周刊

张晓军升迁成定局 奥迪显现人事震荡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无论今后在什么岗位,我都会一如既往关注奥迪、支持奥迪。”近日,在新奥迪TT上市前的沟通会上,记者询问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有关网上传言的离任一事,他哈哈大笑,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安总(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每个人的职务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张晓军告诉记者,他并没有接到离任的通知。“那你就否认一下”,记者试探性地问。“我不否认”,张晓军笑着说,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任只是早晚之事。“看来你们都还挺关心我嘛!”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汽大众一场较大范围的管理层调整和区域架构调整即将正式展开,这场调整或以总经理安铁成升至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为源头,涉及旗下大众事业部和奥迪事业部,以及事业部下的各个区域。“超期服役近1年的安铁成将在年内卸任一汽大众总经理,或升任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该报道刊发后,很多媒体纷纷跟进。记者致电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她表示:“目前从公司层面,我们确实还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如果有官方消息的话,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

    尽管官方还没有正式宣布,但作为奥迪的元老级人物,张晓军带领奥迪一路披荆斩棘,并稳居国内高档车市场领跑者的地位。尽管其下一个去处至今仍是个谜,但业内人士预测,年仅49岁的张晓军,圆满完成了将奥迪塑造成中国最成功的豪华车品牌的使命,很有可能在一汽集团内部被委以重任。

    2005年1月,在一汽集团表现出众的张晓军,被任命为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奥迪品牌。此前,搞技术出身的他,主动请缨承担一度陷入困境的四平专用汽车厂的营销工作,并成功扭转乾坤。仅仅两年时间,濒临破产的四平厂一举成为全国销售最好的专用汽车厂。张晓军的营销能力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进入中国市场已经15年的奥迪品牌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同年4月,国产全新奥迪A6L上市。作为目前国内最豪华、最先进,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适应性改造的高档轿车,奥迪A6L首开“加长”先例,并成为改变奥迪命运的关键性车型。彼时,奥迪的“官车”形象深入人心,公商务车的销售比例高达80%。

    上任之初,张晓军就敏锐地意识到,市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过度强调“官车”形象,对于奥迪今后的发展反而不利。“公务车市场对于奥迪来说是一个需要精心维护的市场,但并不是全部。奥迪的形象是动感的,产品线非常丰富。我们希望能够引进更多车型,为奥迪注入新的品牌基因。”在过去的几年里,张晓军不厌其烦地向外界传达这一理念。

    正是这一富有远见的判断,为奥迪今后的成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2006年年初,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应运而生,张晓军任执行副总经理。销售事业部的成立,一方面有利于对市场进行更及时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推动奥迪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把奥迪完整的形象介绍给国内消费者。

    销售事业部成立5年来,奥迪的年销量也由原来的5万多辆提升至20万辆。而且,目前奥迪整体销量中商务和私人用户的比例已经高达80%以上,政府用车所占比例不足20%。“这主要得益于中德双方的紧密合作。”张晓军认为,奥迪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奥迪内部中外合作方关系融洽,互相信任。

    张晓军本人就是“完美合作”的实践者。在奥迪工作6年来,张晓军已经经历了3个外籍搭档——从最早的安世豪,到2008年接手的唐迈,再到今年9月1日上任的总经理薄石,都对他赞赏有加。相比之下,很多合资公司的中外双方经常处于博弈状态,内耗严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华晨宝马,尽管早在2003年就与华晨合作,但这些年来,双方不和谐的声音不断传出。特别是在第二工厂的扩建问题上,双方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博弈和拉锯。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华晨与宝马的博弈从未停止过。”

    此外,张晓军坚持的“全价值链本土化”也成了奥迪的制胜法宝。在奥迪100万辆庆典上,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表示:“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将一汽大众奥迪打造成了中国最强大的高档车制造基地,并培养出了一批国内顶尖的高档车研发、管理和营销人才。今后,‘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将迈向一个更高层次。”

    业内人士认为,奥迪过去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张晓军及其团队的功劳。随着新目标的确立和张晓军的离任,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0余年的奥迪将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如何延续目前的高增长,同时注入新的战略思路,努力完成3年100万辆的目标,成了继任者的必修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