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温总理普京共商“虎事”
杨晓晨至今没有见过一只真正的野生老虎。这种威风凛凛的动物只存在于她游览动物园的童年记忆中。但因为设计了一张有关虎的海报,这位21岁的江汉大学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走出国门,受邀参加了一场关于虎的论坛,还向温家宝、普京等各国领导人提出了自己保护虎的主张。
这次经历,被她自己称为“奇遇”。
严格地说,在杨晓晨的海报上,是找不到老虎的。
2010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美国广告机构OneShow在中国开展了主题为“虎出没,请注意”的两周限时创意竞赛,公开征集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东北虎的创意。最终有10份优秀作品得到了嘉奖。杨晓晨与同学刘玮楠共同创作的海报是其中之一,名叫《东北无虎》。
创作这幅作品,大约花了一星期的时间。海报上有一张白底红色的圆形剪纸,中央位置是太极图案,12生肖图围在四周。然而,就在东北的方位上,原本应是虎的位置,只余一片红色。
“我想提醒人们,要提高保护东北虎的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杨晓晨告诉记者。
不过,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杨晓晨参加征集比赛,并非出于对老虎的兴趣,而是对广告业界动态的关注。
她坦率地说,虽然也曾听过引发轩然大波的“周正龙拍虎”事件,知道老虎的处境堪忧,但自己对此并不关注,无论华南虎还是东北虎,“感觉离自己都很远”。“我们普通人关注低碳、环保,但不一定会关注到某一个具体的物种。”
获奖之后,她与虎的缘分刚刚开始。
世界自然基金会面试了优秀作品的作者,希望从中挑选一位英语表达流畅的青年,出席11月在俄罗斯海参崴召开的全球虎保护青年论坛。毕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并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艺术类特等奖的杨晓晨顺利通过选拔。
在赴俄之前,杨晓晨还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并参加了东北野外考察。一路上,她见到了狍子、马鹿、梅花鹿——它们都是老虎的猎物,但是,老虎的足迹在哪儿呢?
她逐渐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即使在野外工作10年,也很难见到野生虎”。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过去100年间,全球野生虎数量从10万只锐减到大约3200只。对于凶猛的“森林之王”,杨晓晨产生了“怜悯、保护的欲望”。
海参崴当地时间11月19日,全球虎保护青年论坛开幕。31位青年代表参加了论坛,他们来自英国以及13个目前存在虎类活动的国家。中国代表有两位,杨晓晨与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薛岑。
杨晓晨发现,参加论坛的青年中,很多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或者环保组织的活跃分子,但也有一些人跟自己一样,是跟老虎没有什么联系的普通人,但大家都会针对野生虎生存状况问题各抒己见。她不再觉得老虎距离自己很远。
6天的论坛期间,杨晓晨印象最深的是11月23日。那天,她和来自其他5个国家的人被选为青年代表,与在圣彼得堡召开的全球虎保护高峰会议(简称老虎峰会)进行视频连线,并向参加会议的各国政府首脑宣读“全球虎保护青年宣言”,以促进国际虎保护战略合作的形成。
“每个人都被给了一个概念,根据概念,自己去写要说的话。第一个人负责开场白,我是第三个。”杨晓晨回忆。她还记得,大家事先排练了很多遍,最后一天甚至排练到凌晨,但仍然难免说错,比如总是会把13、14弄混。
在圣彼得堡的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结束之后,主持人宣布,开始与在海参崴的各国青年视频连线。
整个连线持续了6分钟,6个人的发言总计在4分钟左右。轮到杨晓晨的时候,她突然不紧张了,也不再出错。
“下午好,我叫杨晓晨,我来自中国。”她说,“我们13个虎分布国的青年共聚一堂,怀着保护老虎、创造美好世界的热忱和信念,发表了我们的保护宣言。我们衷心地希望,同时也相信,尊敬的各位政府首脑,一定会联合起来签署虎保护宣言,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青年代表发言之后,俄罗斯总理普京向大家表示了感谢。“完全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跟领导人对话。”杨晓晨说。
从俄罗斯回国后,杨晓晨带回了很多纪念品,多数都有老虎的元素。回到学校,她的首要任务是“狂赶作业”,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不知不觉间,她通过各种方式关注起了老虎,看到老虎就感到格外亲切。
让大家认识到保护老虎的重要性,好像成了这个女大学生“使命”的一部分。她的一个心愿是,那张“东北无虎”的海报,能够招贴在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