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名校扩大硕士推免生比例引发社会关注

网友呼吁“透明推免”屏蔽人情操作

点评人 王聪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新浪网截图

    2011年考研报名确认日前结束,全国报名考生突破1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在全国312所可以接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大学中,推免生所占比例大多有所上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不少专业的推免生所占比重,超过招生总数的一半,一些热门专业推免生比例高达70%~80%,个别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面对这一现象,网上争议一片。

    腾讯网网友“湖光山色”质疑:为什么要搞“推免”呢?大家都凭能力来考不更好吗?“推免率”那么高,对其他考生来说太不公平了吧!

    网友“翟丙军”认为,“以分数论英雄”不一定是最科学的,但至少是最公平的。在目前的“硕士推免”中,本校生和名校生获得推免资格的比例增大,留给普通院校学生的名额就相对减少,这无疑会增加普通学校学生报考的难度。“‘推免’变为名校间的‘互惠互利’,会连带影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名校情结’。”

    “既然考试测不出考生的真实水平,那干脆让所有人都参加‘推免’,这样不是更公平吗?”一名新浪网网友认为,如果考试不能检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这不是考生的问题,而是硕士研究生考试究竟要考什么的问题。

    不过,在一片反对声中,也不乏网友支持高校扩大推免生比例的声音。

    一名新浪网网友认为,大多数研究生应该具备学术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有创造力。对于这一点,“唯分数论英雄”的考研方式,是不能测出来的。

    “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呼吁高校去行政化吗?现在高校自主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又站出来,希望国家对‘推免’名额进行严格控制呢?”一名天涯论坛网友指出,提高推免生的比例,应该是高校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对我国选拔和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意义重大。大家对这一新变化,应更理性地看待。

    但是,网友“乡村一缕山风”反问:如今很多所谓“推荐”,都有“人情关系”在其中起作用,“硕士推免”难道能幸免吗?

    在新浪网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认为保研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46.4%的网友首选“本科成绩”,其次就是“社会关系”(15.9%),而“学术能力”则排在了第三位(15.5%)。

    “我支持扩大推免生比例,但前提是,各高校要让‘推免’过程公开透明。”一名网友建议,我们应建立一套严密的“推免机制”,实现“透明推免”,比如对获得“推免”资格的考生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而对于群众的举报,高校也应给予及时的处理和回应,并严惩违规的考生和教师。这样一来,“推免”不公的情况才能被扼杀在摇篮中。

    新浪网网友“一缕青烟”表示,在“推免”环节中,我们更应该监督考生所在本科高校是否做到了公开透明。“在‘推免’之前,学生的本科高校首先会进行筛选,确定为数不多的人获得推荐资格。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暗箱操作’,使得一些优秀人才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推免生不能都是名校生。”一名网友指出,个别高校要求推免生必须是来自知名高校的本科生,这会让“推免”变味儿,“那些学术造诣深厚、科研能力强和有创造力的非名校学生,也完全具备优秀人才的标准啊!各高校应建立一套机制,让更多人有机会加入推免生选拔。”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