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成就梦想
本报评论员
每一代人,在进入社会,被接受和认可之前,总要面对挑剔、怀疑甚至苛责的眼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饱含艰辛与磨难、执著与迷惘。
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成长的故事更有个性、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挑战性。国家的崛起、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开放、价值的多元,造就了他们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自信的底气、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眼光,也让他们面对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矛盾与冲突。当代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就业的压力、生存的艰辛、竞争的残酷、社会的期许,让他们激情飞扬的青春也多了些沉重的压力。
我们之所以“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是因为自强不息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优秀传统,以及支撑国家和社会进步向上的力量。不同的时代,自强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不被承认、面临封锁之时,自力更生是自强;融入世界、肩负大国使命之时,平等合作是自强。对每个人而言,“自强”有其特殊含义——靠勤工助学挣得学费,完成学业是自强;走出校门,艰苦创业,成就梦想是自强;实验室里,用心致学、刻苦攻关是自强;服务社会、志愿公益也是自强……
自强,意味着独立自主、责任担当,意味着踏实奋斗、永不言弃,意味着开拓创新、不懈努力,也意味着超越自我、贡献社会。它可能没有统一的行为模式,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
社会的主角永远是青年,“中坚”的接力棒会一代代传递。年轻人的视野、学识、素养、责任和担当,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期待着,大学校园里能有更多平凡感人、各具风采的“自强之星”,以感染影响更多的同龄人;更希望,自强不息能成为更多年轻人的精神追求,以实现中华崛起的光荣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