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2月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冲刺!为了更快的“中国速度”

——记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
本报记者 周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和谐号”CRH380A列车静静地停在京沪高铁枣庄站站台上。列车身披蓝银双色外衣,流线型车头长12米。整列车恰如平放的火箭一般,静待发射。

    这个比上一代高速动车长2.6米的车头,是从20种候选车头中脱颖而出的。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主审、高级工程师梁建英介绍说:“新改进的车头使空气阻力更小,车跑得更快。”

    列车周围人不多,尚未开通的车站显得十分安静。

    列车上的15号车厢是此次试验的监测点之一。11时03分,距京沪高铁先导段联调联试及综合试验开始还有3分钟。负责监测的铁道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康熊长长地舒了口气,目光却没有离开面前的3台笔记本电脑。这3台电脑是此次试验的关键测试设备之一。

    坐在电脑前的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3名青年技术人员。看到50多岁的康熊一直站着,3名小伙子几次想把座位让给他,但都被拒绝了:“不用管我,守好你们的岗位。”实际上,15号车厢上的空座位很多,康熊完全有地方坐。

    11时05分,对讲机里传来此次试验总指挥、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的声音:“各单位上报监测情况!”

    “正常!”“正常!”“正常!”……每个监测点传来的都是同样的结果。车外温度15摄氏度,风向东南,风力二级,一切条件都很适合列车的高速运行。

    11时06分,站在车头内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下令:“发车!”担当今天试验任务的上海机务段司机严卿轻轻推动操纵杆,列车迅速启动。如果不看车外,几乎没人感到列车已经启动。

    用于监测的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也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列车速度值。

    11时07分,时速145公里。11时08分,时速248公里。11时09分,时速330公里。

    11时11分,时速420公里,列车进入高速运行区段。

    仅用5分钟,这列CRH380A就打破了9月28日创造的时速416.6公里的世界纪录。然而,车内所有人表情都很平静。

    窗外,树木、楼房飞速地朝身后移动。车厢内的噪音很小,记者坐在离对讲机约3米的地方,依然能清晰地听到对讲机内传出的声音:“正常!”“正常!”“正常!”……

    一个个“正常”预示着,中国高铁必然在今天书写新的世界高铁速度纪录。

    11时25分,在“漫长”的等待后,速度显示仪上第一次出现了“480”。车上的人群随即爆发出一阵短暂的欢呼,但随即又安静下来,屏住呼吸,等待着历史性的那一刻。

    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车头内,除了端坐正中、目光直视前方、不断报出运行数据的司机严卿,周围还挤站着15个人。这中间有铁道部的部长、副部长,有京沪高铁施工代表和列车制造厂家代表,也有媒体记者,扛着摄像机的电视记者额头上已经渗出点点汗珠,有的人甚至只能用一只脚站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跳动的数字上。

    11时28分,速度显示仪上显示“486”,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再次响起。张曙光报告刘志军部长:“今天的最高试验速度是486.1!”更猛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随之而起。

    时速486.1公里!这个速度已经接近喷气飞机的低速巡航速度!这个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波音飞机的起飞速度,也超过了商业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CRH380A成为历史上地面运行最快的交通工具!

    记者注意到,即使高速运行,列车依然比较平稳、安静。

    根据国际标准,衡量高速列车是否有轮轨危险,有三大指标,即脱轨系数不高于0.8,轮轴横向力不高于48,轮重减载率不高于0.8。“今天试验参数分别是0.13、16、0.6,这表明,CRH380A在时速486.1公里这个极高速度,距安全限值还有很大余地,其安全性表现不仅可靠,堪称优秀。”张曙光说。

    张曙光问记者:“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气密强度。这么高的速度,你有没有感到耳膜胀?”这一问,记者才意识到,与去年乘坐武广高铁时相比,此次真的没有一点耳膜胀的感觉。“这是因为CRH380A车的气密强度已经大大提升的缘故。我们在武广高铁上反复试验改进了多次,现在可以自豪地说,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我国的机车装备制造业就领先日本和欧洲10年。”

    高速动车的节能指标也十分抢眼。一次停车可回收的能量高达1000兆焦耳。“我们将制动的动能转变为接触网上的电能,每一次停车都变成了一次节能的过程,一次能量循环利用的过程。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以380公里/小时运行时,每人每百公里能耗只有5.6度电,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这是铁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节能降耗的又一突出成果。”张曙光说。

    “验证一国铁路是否发达的最综合指标就是速度,因为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性、节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下达成的。今天跑出的第一高速证明,中国高铁技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跑者。”张曙光说。

    11时40分,随着列车在蚌埠南站平稳地停下,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宣告结束,车厢内再度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兴奋地挤到车头,躬下身来,请今天参与试验的领导——在他衣服后背上签名:“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今天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铁路的高速时代才刚刚开始,这件衣服将会陈列在我们公司的荣誉室里,激励年轻人继续努力,向着中国高铁更安全、更快、更舒适的目标冲刺!再冲刺!”

    本报徐州12月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